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追问丨金华就医的“急难愁盼”如何被稳稳托起?

2025-06-10 07:01:03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何思涵 文/摄

【一线蹲点】

昨天上午10时,金华市银湖暖夕阳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潘榴熠如往常一样开启例行巡房。走到位于三楼的长护险专区,她的脚步不自觉地放慢,语气也愈发轻柔。“钟爷爷,今天的康复做好了吗?”护理员正协助钟荣耀老人从康复设备挪到轮椅上。阳光洒满走廊,沐浴其中的老人们或享受着轻柔按摩,或静静远眺窗外。窗台上,录音机里《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坚定有力。

正在走廊放松的钟荣耀(右一)和其他老人

这充满暖意的日常场景背后,金华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如一双有力的大手,稳稳托起万千家庭。通过统一制度、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提升服务,我市医保服务正努力实现“兜得更牢、办得更易、跑得更快”,让专业照护更有温度。



兜底有力度

普惠,暖夕阳也守起点

“钟爷爷是从普通养老区转过来的,长护险专区这边服务更好。”走进钟荣耀所住的双人间,房间宽敞整洁,抽屉里一份详实的护理记录清晰可见,“洗脸”“喂饭”“每日洗脚”等选项日日勾选。

“以前哪敢想请专人这样照顾?”女儿钟晓华感慨道。80岁的钟荣耀患有脑梗等疾病,卧床多年,生活无法自理。今年1月,我市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经专家组评估认定为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可享受居家或机构护理服务。作为首批申请者的钟荣耀,生活由此发生了真切改变。

银湖暖夕阳养老服务机构是我市首批确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之一,院长薛凡对钟荣耀老人的变化印象深刻。“起初老人不愿换环境,但搬入长护专区后,护理费70%由医保报销,照护模式也从集体升级为1对3的专业护理。”每天,银湖暖夕阳会组织开展手指操等保健运动,并开设非洲鼓、舞扇等个性兴趣课,哪怕是坐在轮椅上的失能老人,也能享受到充实的文化活动。专业护理员经过培训上岗,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会给老人喂药、擦洗身体、修剪指甲,还会陪他们聊天、读报,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夜晚更是有专人值守,定时起床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有了更专业的照护老人家的精神头越来越足。”这一切,薛凡都看在眼里。

护理员为老人按摩

长护险的温暖同样托起了重度失能家庭的希望。49岁那年,突发脑中风让姜文秋失去自理能力。瘦弱的妻子周爱芳独自在家照顾,力不从心。“给他翻身、扶他下床,不知摔了多少跤。”沉重的负担使她无法工作,儿子远在省外,送丈夫进养老院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金华长护险制度实施后,姜文秋经过评估认定为重度失能III级,入住银湖暖夕阳养老服务机构长护区。长护险承担了相当一部分费用,更重要的是,有了专业的医疗护理支撑,周爱芳脸上的愁云终于散开。“以前一个月起码要上万元的支出,现在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

在房间内休息的姜文秋

“现代家庭小型化、分散化,一对夫妻照顾多位老人,一旦失能,家庭照护困难重重,易造成‘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薛凡道出了长护险的社会意义。金华市医保局数据显示,试点不到半年,长护险已惠及众多家庭。截至5月底,我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达438.78万人,6654人享受待遇,减轻负担2495.54万元,定点护理机构达160家。

养老机构带领老人们做手指操

医疗保障的“兜底”智慧,不仅温暖生命的黄昏,更守护人生的起点。在义乌市中心医院建档的河南籍孕妈妈刁女士,免费获得了一份政府埋单的“出生缺陷补充保险”。这份由义乌市医保局牵头、财政与慈善基金共同出资的普惠型商业保险,于去年3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凡在义乌早孕建册的孕产妇,不论户籍、国籍,均可免费享受,为孕育之路筑起坚实后盾。

来自阿拉伯地区的OMNIA女士,近日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孩子出生后,医生告知有多指情况,并提到政府为她购买的保险可理赔。“有了这份保障,安心多了。”OMNIA说。这成为义乌首例外籍活产缺陷赔付案例。这份“政府出资、商保承保”的创新保险,设置从1000元至5万元的梯度赔付,覆盖终止妊娠、活产缺陷儿及孕产妇意外身故等情形,2025年保障范围已扩大至29种出生缺陷。项目启动以来,义乌已为近2.5万名孕产妇投保,赔付缺陷儿318例,理赔93.04万元,更成功避免了18例“唐氏儿”降生。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非义乌户籍参保者占比72%,待遇享受者中非义乌户籍占比61%,充分体现了其普惠性。

服务加速度

让更多人变揪心为舒心

医保保障有力,经办服务亦在同步提速。在义乌,一场医保基金拨付的“速度革命”也在积极推进。过去,医疗机构动辄需垫资数十天——从费用结算到基金拨付平均需20至40个工作日。如今,义乌将拨付时限从“月结”升级为“日结”,将医保基金拨付时限最短压缩至1个工作日,打造医保基金即时结算体系,大大缓解了医疗机构垫资压力。今年3月,72万余元医保基金“闪电”到账义乌市中心医院,完成金华首笔即时结算。

在浦江县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综合窗口,新晋“二胎”爸爸李葆根同样感受到了“金华速度”。早产的女儿急需治疗,作为外来务工者的他曾为费用揪心。今年4月,我省实施《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得益于其中的非本地户籍新生儿参保新政,李葆根拿着新生儿医学证明和浦江居住证前往办事窗口,10分钟就舒心地为女儿办好了医保,孩子出生即享保障。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李葆根的心声道出众多外来家庭的期盼。新政一举破除旧有限制——以往需父母持新生儿本人满6个月的居住证办理参保。如今,浦江县医保局将此项服务纳入“出生一件事”,延伸至县域4家二级以上医院的医保驻院服务站。新手父母在服务站窗口提交出生证明、父母一方居住证即可当场办妥,或通过“浙里办”App全程网办,真正实现“零跑腿、零负担”。

智能有温度

“小智”帮办很贴心

当服务跑出“加速度”,金华医保的探索并未止步。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下,如何让便捷更进一步?金华医保正加速推动服务从“覆盖面广”向“质量飞跃”转变。

“您好,请正对屏幕‘刷脸’支付。”在浙大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门诊窗口,患者无需医保卡或手机,只需要刷脸,便可轻松就医,昔日排长队的景象不复存在。近年来,金华市大力拓展医保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实现医保码全流程应用基础上,积极推广医保“刷脸付”和“NFC+医保一码付”。前者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刷脸即付”;后者可在医生诊间刷码或NFC贴一贴,自动完成医保与自费结算,省去二次刷码。

智能客服也成为我市医保服务体系中的贴心帮手。“您好,这里是‘医保小智’客服,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前不久,磐安的陈先生半夜突发肠胃炎,未带医保卡和身份证。在“医保小智”的语音指导下,他快速获取了医保电子凭证使用方法,到医院直接刷码结算,免去垫付和报销麻烦。这高效便捷的服务,得益于去年2月磐安开通的医保智能咨询业务“医保小智”,可以便捷提供咨询、指导、回访、分析等服务。

今年,金华医保智能客服更接入AI大模型。用户只要关注“金华医保”微信公众号,点击“智能客服”,即可通过文字或语音咨询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待遇报销等高频事项。系统支持“7×24小时”全天候智能应答,日均服务能力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从长护险为失能家庭撑起一片天,到出生缺陷险守护新生命的第一程;从义乌结算拨付跑出“日结”加速度,到浦江新生儿参保打破户籍壁垒;从AI客服的精准应答到自助终端的全天候服务——金华医保的每一步探索,都精准踩在民生需求的节拍上,让“兜底有力度、服务加速度、智能有温度”的保障网越织越密,谱写出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金华篇章,让“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庄严承诺,化作百姓身边可感可及、触手生温的现实日常。

(部分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