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2 16:19:55
来源: 无
在中国县域发展的版图上,浙江武义或许不是最富庶、最耀眼的那个,但近年来,这座浙中山区小城却频频“出圈”,屡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从戏曲舞台到道德高地,从农业创新到文化传承,再到基层治理,武义以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成就,诠释了小县城也能有大作为的生动实践。这座人口不足50万的县城,究竟藏着怎样的“出圈密码”?
四朵“梅花”绽放
小城戏曲惊艳全国
在中国戏剧界,梅花奖是演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而武义这座小城,竟走出了四位梅花奖得主——杨霞云、楼胜、鲍陈热、陈丽俐。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均出自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婺剧班。一所山区职校,何以成为“戏曲明星”的摇篮?
答案在于坚守与传承。武义是婺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地人对戏曲的热爱深入骨髓。武义职校婺剧班以“戏比天大”为信念,坚持严苛的基本功训练,从清晨5点的晨功到深夜的加练,学生们在汗水与泪水中淬炼技艺。正是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坚守,让武义成为戏曲人才的沃土,也让婺剧这一地方剧种走向全国舞台。
“武义好人”频现
凡人善举温暖浙江
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普通人的选择上。在武义,“好人”故事不断上演:
戴增生,一位护林员,30余年如一日在深山坚持升旗仪式,用最朴素的仪式感点燃爱国情怀;
朱忠文,扎根基层的技能大师,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用工匠精神诠释敬业奉献;
刘兰忠,高山气象站的“孤独守望者”,在海拔千米的无人区坚守数十年,为防灾减灾提供关键数据。
这些“武义好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平凡中的坚守、点滴中的善意,温暖了整个县城,也感动了整个浙江。他们的存在,让武义不仅是一座“出圈”的城,更是一座有温度的城。
农业创新
从十里荷花到山区经济
武义的农业经济同样令人瞩目。柳城畲族镇的十里荷花物种园,不仅培育出“武义并蒂”,更让并蒂莲生成率从十万分之一提升至6%,成为全国农业奇迹。一朵荷花,带动乡村经济,让“夏日顶流”远销全国。宣莲产业链的延伸,从鲜切荷花到宣莲甜品、冰淇淋,形成“荷经济”全链条。
而武义的农业创新不止于此:
南部山区的粉干、旱稻、山茶油,成为山区特色产业;坦洪乡的农创客,通过电商直播、品牌打造,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这些创新模式,让武义的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种植,而是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文化底蕴深厚
民俗非遗活力四射
武义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千年文脉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明招文化:源于南宋吕祖谦讲学的明招寺,融合儒学、佛道思想,倡导“明理、躬行”的务实学风,影响浙东学派,形成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地方传统,至今留存书院遗址与民俗活动。
婺剧:作为国家级非遗,武义是婺剧的重要传承地,民间戏班至今活跃在乡间舞台;
延福寺:这座千年古刹保存着元代木构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元代大殿”;
畲族文化:柳城畲族镇的“三月三”风情节,展现独特的民族歌舞与民俗风情。
此外,武义的节庆活动更是充满活力:
履坦的“擎龙灯”“板凳龙”等灯节活动;
柳城的擎台阁,纪念历史人物的传统民俗活动;
俞源的圆梦节,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祈福;
茭道的樱花毅行,将自然景观与体育休闲结合;
大溪口的全国名校定向邀请赛、三港的休闲垂钓赛,让武义充满青春活力。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武义的文化生活,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后陈经验”20年
小城智慧走向全国
2004年,武义后陈村成立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创了基层民主监督的先河。20年来,“后陈经验”从一村实践上升为国家法律,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蓝本。
这一创新源于武义人敢为人先的魄力。面对村务管理难题,后陈村探索出“权力受约束、村务全公开、监督常态化”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村民管村事”。如今,“后陈经验”已在全国推广,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范。
小城大志
出圈背后的精神密码
武义的“出圈”,绝非偶然。这里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有对创新突破的追求;有脚踏实地的耕耘,也有敢为人先的胆识。这座小城的故事告诉我们:县域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文化自信、治理智慧与人文温度。
武义,正以它的方式,向全国展示着小县城的大能量。它的“出圈”,是偶然,更是必然。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