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 09:29:53
来源: 融磐安
日前,走进磐安县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济佰川高山生态灵芝基地,红豆杉林下,青冈木原木栽培的灵芝正吐露新芽,工人们正在为灵芝生长做精细化养护。
“最早种植的一批灵芝已经成熟,稍晚种植的还在生长阶段,预计10月就能喷粉采收。”浙江济佰川药业董事长鲍佳进指着连片的种植区介绍,企业将100多亩灵芝基地搬进海拔850米的深山,通过“一木一灵芝”五年轮耕、改良菌种等“野化栽培”模式,让灵芝在原始生态中自然生长,有效成分含量比普通栽培品种显著提升,亩产值可达十多万元。
“药性的有效成分都存在于自然生长的环境中。在高山峻岭间种植的药材,药效颇佳,品质也显著提升,产出相当可观。”鲍佳进介绍,企业坚持野外种植,创新采用玉米芯、秸秆作为种植基质,赋予灵芝更多野性,让灵芝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既降低成本又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能让其有效成分含量更高。以“原始森林”品牌定位,济佰川致力于将孢子粉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吸引了众多生产灵芝孢子粉的企业寻求合作。今年,济佰川将投资建设一条灵芝孢子粉胶囊生产线,包含从胶囊生产到装瓶、塑封等整个流水线作业流程,日产120万粒胶囊,年产能可达8至10吨孢子粉。
这种“向森林要药材”的智慧,在磐安已形成产业矩阵。磐安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生态环境优越,林地资源丰富。近年来,磐安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壮大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全县6.4万亩适宜林下经济的林地中,以山之舟生态农业、方正珍稀药材为龙头的种植基地,规模化推广多花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等道地药材。在引导推广发展林药、林菌种植的同时,林禽、林畜及林蜂等林下养殖模式也在磐安各地蓬勃发展。
在磐安县尚湖镇黄林坑村,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药蜜文化园内,1500群蜜蜂在树荫下筑巢采蜜。“林间野花四季绽放,蜂群无须人工饲喂,年产天然蜂蜜2万斤。”磐安县药乡峰谷生态农林有限公司负责人倪伟成介绍,2018年落地的林下养蜂项目,依托大盘山丰富的蜜源植物与浙江大学专家工作站技术支撑,发布优质百花蜜、生态药蜜企业标准,以标准化、规范化推动蜂产业发展。
目前,园区内设立了包括浙江大学吴福良教授专家工作站在内的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成立了省级生态药蜜产业协会,成功获批国家级药蜜科技小院。此外,园区内养蜂先祖倪希绍的文化传说与罗隐文化交相辉映,让生态药蜜兼具“舌尖美味”与“文化IP”双重价值。
从3000群到33000群,五年间磐安县养蜂规模扩大11倍,带动3000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蜂产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磐安创新推出的“135”模式(1户家庭农场养30桶中蜂,年纯收入5万元),将传统养蜂技艺与现代产业规划结合,计划到2033年建成200个标准化基地,以点带面、聚链成势,进一步推动林下养蜂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让药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基础上,磐安县以省森林休闲养生基地建设为抓手,发展民宿、农家乐产业,打造了三产融合示范基地0.5万亩。多年来,磐安县林下经济三大类模式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培育了一批综合效益良好、带富效应明显的示范基地,形成了以香榧、山茶油、土鸡、土鸭、蜂蜜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山珍土货,成功开发了一批诸如樱花、杜鹃为代表休闲康养花谷,以及玉岑山居、云海方舟等旅居康养综合体。据统计,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5.8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9.52亿元。
前不久,省林业局复函同意磐安县开展集体公益林保护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单位,磐安县将以黄檀、园塘两个国有林场为主,通过“林场+业主”模式,建设“林药+养殖+森林康养”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000亩,探索解决公益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矛盾,为发挥集体公益林资源、开辟村集体及公益林农户增收渠道、解决中药材种植农户用地需求提供经验,更为磐安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