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锐评   正文

锐评丨同事请的奶茶,到底是快乐还是负担?

2025-06-15 06:50:0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图片

图片来源:半月谈

据报道,2023年中国消费者喝掉了超过213.1亿杯现制茶,平均下来每秒钟都有676杯奶茶被喝掉。婚礼大宴宾客,不敬喜酒敬奶茶;朋友远道而来,不送特产送奶茶;公司年会庆功,不开香槟喝奶茶……如今,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奶茶,不再只是普通饮品,更成为人际交往“硬通货”。在这中间,职场的奶茶社交更是引人关注,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变成了职场社交媒介?或许是让同事帮忙取快递、改材料,用奶茶作为“答谢礼”;或许是深夜加班必点“续命奶茶”,成为老板“投喂”员工的高性价比首选;或者是新人入职、项目完成,给全体同事点上奶茶作为庆祝……在当代职场语境中,“喝奶茶吗”正在成为比“吃了吗”更具穿透力的社交暗号。

以前,不少人答谢时的口头禅是“回头请你吃饭”,且不说含糊不清的“回头”往往不了了之,就是真要为了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下馆子,也显得阵仗过于隆重。这种情况下,一杯即刻兑现的“快乐水”,既表达了善意,又拉近了距离,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奶茶“硬控”社交局,渐成社恐破冰器、职场润滑剂,年轻人更乐意相信,没啥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杯!如学生时代分享零食,不少上班族结成奶茶“搭子”,今天我买单,明天你回请,用一杯小甜水来联结彼此,以共饮之乐拉近心理距离。

在职场里,年轻人渴望更平等、更轻松、低负担的社交模式,相较于酒局上的“舍命陪君子”,奶茶悦己又不为难别人,比口头感谢更具分量,有利于维系年轻人的社交边界。况且,奶茶单价不算太高,兼具低门槛与高包容性,通常不受场合约束,无需协调时间,随时随地皆可下单,而选店铺、挑口味的拼单环节,也为沟通交流创造了契机。

但也要看到,就是这为工作场景增添轻松氛围的小小奶茶,一旦逐渐被规则化、强制化,也会逐渐“变味”异化,悄然演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奶茶社交,并非掏钱请客就万事大吉,如何点单就挺考验情商。挑啥牌子?价格高低之中,可能潜藏隐形鄙视链。喝啥口味?对方说的是“随便”,但若真若奉上一杯全糖奶茶可能也会遭到挑剔和腹诽。众口难调的奶茶局,让花钱又没讨到好处的职场小白直呼心累。当复杂的多重考量萦绕心头,原本解压的奶茶便不再丝滑了,齁甜中反倒透着一股难以消化的腻。

喝奶茶的初衷是给工作中苦熬的自己加点甜,倘若被迫裹挟进了“不得不如此”的怪圈,则得不偿失。而且,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奶茶,有人严控糖分摄入,有人单纯不爱甜饮,却往往在群体惯性下不得不随了大流;还有刚入职的年轻人囊中羞涩,为显合群而被迫参与到轮流请客的循环中。请贵的=会做人,忘记回请=不合群,喝不完剩下=驳了面子……如此种种,便会不禁让人感慨:“职场酒文化刚走,奶茶社交就续杯了”。

喝还是不喝,是一个问题。“不想天天喝奶茶了,这样对我的身体也不好”“到底谁发明办公室奶茶文化,这种对于不爱喝饮料和奶茶的人,真的很痛苦,就做普通同事不好吗”……网友吐槽道出心中为难,引发很多共鸣和点赞。

奶茶社交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职场人际关系的复杂光谱。别让轻松拉近距离的“人情味”变成被规则化、带有强制意味的“人情债”,又何止是一杯杯奶茶?同事的朋友圈是不是一定要点赞?办婚礼是不是一定要邀请同事参加?同事顺路蹭车该不该拒绝……职场中的隐性社交规则中,潜藏着很多打工人的疑虑和烦恼。

老话有言:“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正如奶茶“上头”也别贪杯,处理职场关系也要清醒有边界。办公室的友好与团结,并非仰赖一杯奶茶一个红包一个点赞来维系,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基础上;职场归属感的核心,也应拨开迷雾,瞄准共同目标、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保持独立、平等与真诚,职场社交才能摆脱“甜蜜枷锁”,成为职业发展的助力,而非阻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