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08:30:11
来源: 无
初见
夕阳西下,晚风轻拂,林花谢了春红,落英缤纷,丝瓜、黄瓜初见。
霞光满天,飞鸟入林。在这暖暖的时光里,我在一家小餐馆,不经意遇见了黄精花——一朵拥有千年风韵的仙草灵葩。
初见,她裹着金黄的鸡蛋,翡翠似的胴体半遮半掩,欲拒还迎,魅惑众生。看着黄精花,我垂涎欲滴,禁不住夹了一朵,入口细品。脆而不硬,甜而不腻,清香悠悠,若有似无,似远犹近,这正是黄精花积攒了千年的风情,江南美食的独特风味。不尝不要紧,一尝忘不了,感觉美极了。我心欲停筷,而手在动,嘴在嚼。风卷残云,一盘黄精花炒蛋,一朵不剩。
花开
每当暖风漫过空谷,黄精花悄然绽放。
花似翡翠玉铃,亦若悬着的琉璃宫灯,六片青绿的花瓣微微翘起。金丝般的蕊柱低调低垂,顶端点缀朱砂色的药囊,在晨露中泛着琥珀光泽,恰似太上老君丹炉中飘落的丹粉,显得高贵灵动,小巧精致。花朵簇生于叶腋,正如佛祖从母亲腋下诞生一样吉祥。翡翠似的小花在墨绿的卵形叶或竹叶形叶片的庇护下,幽幽地,静静地,不喧闹,不招摇,开成一串串,一簇簇。
初时如翡翠簪头冒出粟米粒大的青蕾,经月酝酿,渐成宫灯状。花开不过旬,须在花瓣初展时采收,此时花托处子房如珠,蜜露凝结,指腹轻触即沾得满手清甜。药师们总在清晨,专采那些迎着晨露初开的“含珠花”,说此花最得天地之精华。
黄精,道家心中的仙草,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被众人尊奉为仙的葛洪,对黄精花赞美有加,让人不胜向往,他在《抱朴子》中写道:“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胜其根,但花难多得。”一朵小小的黄精花,长不足半寸,宽不足半分,自开出第一朵花以来,就与医、释、道、儒结下不解之缘,交织千年,缠缠绵绵,爱之千年。道家视作“太清玉蕊”,说食花可辟谷,炼丹时以铜鼎蒸取花露,谓此露能驻容养颜。医家则称此水能涤荡“三尸”,《本草纲目》说:“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唐朝诗仙李白说:“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诗圣杜甫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时间徐徐走到了宋朝,苏轼也想起黄精的好,曰:“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千年来,一朵花就这般的甜美众人的生活,令三教九流皆心驰神往。
一朵花因有了水墨文化,情感便有了土壤,更加茂盛而灿烂,文人墨客就更加喜欢,舞文弄墨,作诗填词,歌以咏之。一朵花就这样破茧成蝶,华丽转身,似乎有了灵魂,一下子就雅致起来,金贵起来,遂成花中仙子。以花为食,高雅而清香。把黄精花撒在面上,或撒在菜上,面与菜一下就显得清丽脱俗,娇美动人,芳香而华丽,吸人眼目,似乎真的开出花来。
黄精花茶,黄精花酒,黄精花菜,生活就这么简单温馨而有趣。食黄精花即可强筋骨、益脾胃、润心肺、驻容颜。黄精花,枝里叶间,看着都是会心一笑,满心欢喜。可惜,花开不过旬,鲜花很难保存,颇似白居易描写荔枝那般:“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尽管古人对黄精花有多么的向往,有多么的尊崇,但因花难得,终成镜中花,水中月。于是乎,退而求其次,孜孜以求,以九蒸九曝之法,炮制黄精,而后啖服,以求轻身延年。
去年,我一位同学想起了黄精花。一天,他打电话问我黄精花的好处。他说一些饭店向他订购黄精花,他便在猕猴桃架下种上黄精。这些黄精长势茂盛,枝秆粗壮,叶片油亮,黄精花一簇簇,千朵万朵压枝低。他说不为黄精只为花,早晨醒来花间行,累了、困了花下眠。晚来清风徐徐,月光莹莹,烹一盘花,暖一壶酒,花香袅袅娉婷,以花下酒,劳累辛苦化云烟,把每一天都过成了仙。
种花、浇花、赏花、采花、卖花又食花,与花为伍,以花为业,凭花生财。真有点像唐寅在《桃花庵歌》中描写的味道:“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可惜我同学许多时候被劳动淹没了那些浪漫与情趣。
花馔
取新鲜黄精花一两,以清泉涤去尘垢,置于青瓷盘中沥干水。若错过了花季,则取冻干休眠的黄精花,烧清泉至温,入黄精花干,轻轻搅动一分钟,使其在温水中静静苏醒还魂,取出沥干水。另取三年陈金华火腿肉切作蝉翼薄片,与花相间码放,淋以十年花雕与磐安药蜜调和的玉液,覆蛋清雪芙,上笼屉蒸制。此菜谓“黄精花三叠”,花碧绿,火腿赤红,在雪白的蛋清底衬下,恍如雪山初春,美不胜收。
最简单的莫过于“金镶玉”——黄精花炒蛋,将黄精花与土鸡蛋同炒,蛋金黄,花如碧玉。将黄精花苞裹面糊炸至金黄,佐以红豆、红枣、红皮花生、枸杞、桑葚调成的“五红浆”,味赛“神仙脍”。将黄精花与龙眼肉、冰沙、果茸、果冻、牛乳制成“瑶池玉露”,成就“冰肌玉骨”的口感,最能满足某些人的奶茶瘾。
黄精花,花中精灵,无论怎么做,都具诗意雅致,都能成为菜中名媛,独领风情。陆游有句诗写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若将黄精花碾作细粉,和入面粉,制成黄精花面,或黄精花馒头、黄精花饺子、黄精花馄饨、黄精花包子,普通食材,瞬间飞升成上仙,味道鲜美,清香绕梁,在爽享口福之中轻身延年,强筋壮骨。“黄精扫白发,面有孺子颜”(宋·陆游诗)。
花境
黄精,四教共尊的无上灵药仙草,不似大家闺秀,却如小家碧玉,总喜欢找棵树、或找株竹为其遮挡风雨。
遮蔽烈日,如小女人外出总喜欢撑把阳伞,涂层保湿霜一样。树枝横斜,揉碎了阳光,半遮半掩润润的天、便是黄精安心生长的故乡。黄精多生活在林下、灌丛或山坡背阴处,特别喜欢竹林下。保水性和排水性良好,土层深厚且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土壤或沙壤土是黄精最喜爱的温床。其根系如姜块般横卧腐殖土中,每逢惊蛰雷雨后便抽出新芽,直指苍穹,状似毛笔,谓笔管菜,味道鲜甜。
但爱花的人,心中只惦记着花,总舍不得采芽,美味埋于心底,只待笔管画出花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