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11:22:31
来源: 无
“非凡市集”、“婺风遗韵·少年非遗说”大赛决赛、青春音乐会……6月13日至15日,为迎接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举办了系列精彩活动,在金华府文庙前,每天都有非遗好戏上演。
连开三天的“非凡市集”,让市民游客直呼:“太好逛!”这次的非遗市集共遴选全市30个代表性非遗项目,集中展示了各县(市、区)的非遗魅力,既有好吃到停不下来的永康肉麦饼、浦江发糕,也有好玩的兰溪孔明锁和面塑,还有精致好看的东阳针刺无骨花灯和金华核雕等。
在“有龙则灵”板凳龙展位上,每个展摊前都架着一节板凳龙,板凳龙由花灯制作技艺(东阳针刺无骨花灯)代表性传承人许宾制作,平时只在金华市非遗馆内展出。当夜幕降临,板凳龙的灯全部亮起,“7”字形的摊位串联起来,宛如一条正在休憩盘桓的飞龙,壮观极了,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打卡拍照。观众置身其中,颇有一种穿越回古代逛灯会赶集的感觉。
市集上,许多非遗技艺令人眼前一亮,不由得让人惊叹:“原来非遗还可以这么玩。”
提起打铁技艺,大多数人会想到刀具、农具一类的成品,但在永康打铁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有利的手上,铁可以做成蝴蝶、蜻蜓一类的标本摆件,也可以是牡丹、红梅等花鸟主题的中国画。
“这是铁做的?不会吧?有这么像?”展摊前,市民拿起一件蝴蝶摆件不可置信地问道,仔细地看了又看,手上的蓝蝴蝶竟是用铁片做的,不仅外形、颜色与真蝴蝶相像,就连翅脉和鳞粉都被精心还原,看起来与真蝴蝶无异。蒋有利耐心解释:“这是按照画稿和照片用贴片剪出来、敲出来的。”6年多以前,他受国画启发,便开始以锤代笔,创作了这些铁制的精美摆件。
在蒋有利展摊相邻不远处,东阳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胡国良的展摊前,同样吸引了不少人,他们都被眼前的两幅作品所吸引,一幅是猫扑蝴蝶,一幅是麻雀嬉戏,动物们栩栩如生,特别是身上的毛流感和光泽感,宛如真的,麻雀的颜色几乎完美复刻。胡国良说,麦秆自带的光泽很适合做动物毛发,每根毛发都是他用剪刀一点点剪出来再黏贴上去,颜色有的是用电烙铁烫的,有的是用颜料浸泡上色,工艺不繁琐却极其耗时。
三天的非遗大戏,金华市第六届“婺风遗韵·少年非遗说”大赛决赛是重头戏。6月14日晚,金华府文庙前格外热闹,大屏幕上是多姿多彩的金华非遗元素,有卡通形象的板凳龙、迎大旗、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等,童趣满满。随着开场表演《魁星魁娃娃》的亮相,少年非遗说在点点细雨中开始了。
舞台上,参赛选手们竞相登台,通过《婺·语》《风·华》《遗·珍》《韵·致》四大主题篇章,用童言稚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非遗故事。《炼火》《仙华山的传说》《汤溪灶台边的千年味道》《金华火腿的传说》……这些铭刻着八婺大地的历史记忆被这群八婺少年娓娓道来,活灵活现的演绎听得人入了迷,现场观众跟着他们的声音与脑海中的故事画面,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的非遗世界,一探金华非遗的深厚底蕴。
比赛现场,李渔的故事被频频搬上舞台。《李渔巧斗贪官》《李渔对对联》《戏精爷爷李渔传奇》《李渔和且停亭》,这些与李渔有关的传说故事,在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讲述中,李渔幽默风趣、正义凛然、大智若愚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了眼前。原来,小朋友眼里的李笠翁是这样子的。
据了解,“婺风遗韵·少年非遗说”大赛自202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超4000名学生参赛,网络关注度逾900万人次。参赛选手朱颜的家长认为,“婺风遗韵·少年非遗说”大赛是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接触到故事的那一刻,便已悄然种下。
本届“婺风遗韵·少年非遗说”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青团金华市委主办,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金华市青少年宫、金华市婺州古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接下来,他们将推选部分选手参加第八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