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19:11:31
来源: 无
这两天,由来自上海的近20位茶艺爱好者组成的“茶叶研学团”,在“中国有机茶之乡”武义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茶旅研学之旅。
15日,在武义县白姆乡更香有机茶厂的生态茶园里,头戴斗笠的阿姨们挎着竹篮,跟着茶农学习“一芽一叶”的采摘技巧。
“以前喝茶只知道‘明前茶’金贵,今天才知道,这嫩芽得用指尖轻提,不能捏断梗,否则茶汤会涩。”团员们举着刚采的茶青,眼里满是新奇。采摘后,她们围在炒茶灶前,看炒茶师傅“抖、搭、拓、捺”的杀青技法。在师傅的手把手教学下,有人揉捻出形状匀整的绿茶,有人却因手法过重把茶叶“揉成了团”,引来一阵笑声。
如果说绿茶制作是“与鲜爽赛跑”,16日在骆驼九龙黑茶工坊的体验则更像一场“与时间对话”。
在黑茶发酵体验车间,他们感受“渥堆”工序中微微发热的茶堆里酝酿的醇厚。在压制区,大家将蒸软的茶叶填入模具,用木槌均匀捶打。
“这力度得巧,太轻压不实,太重又会碎。”制茶师傅不断地传授着茶砖压制的奥秘。
“我们平时以茶会友,但总觉得缺了点‘根’——这次就是想带大家看看茶是怎么从一片叶子变成杯中茶的。”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曹擎敏告诉记者,她们以茶为媒,从绿茶枝头到茶砖成型,用三天时间探寻武义茶的“前世今生”,更感受到了武义得天独厚的环境对茶叶的滋养,以及武义人的热情。
“近年,来武义茶企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武义县茶业协会执行会长邓萍表示,近年来,武义茶企不再单纯地采茶制茶,而是不断将茶山变成可触摸的有机课堂,让炒茶锅升腾起文旅热气,让传统产业不断突破边界。在武义,茶旅融合不是简单的“茶叶+旅游”,而是通过场景重塑、信任共建和产业协同,让有机茶园成为城乡价值交换的桥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