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咱们柳城的年轻人|钟姜辉:10年深耕点亮乡村 用陪伴编织温情网

2025-06-17 15:08:3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贾冰卉


每天清晨,钟姜辉都会仔细翻阅服务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留守儿童的近况、乡村老人的健康随访、困难家庭的帮扶进展——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正悄然编织成一张乡村服务网。而这张网的编织起点,要回溯到2014年。

2014年,钟姜辉在家乡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创办了专门服务留守儿童的托管机构——知馨家园,当起了“代理家长”,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钟妈妈”。渐渐的,很多家长提出了新要求,希望知馨家园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可以辅导孩子作业,于是她在托管基础上增设了教育培训业务。2021年,教育培训机构迎来了洗牌整顿,她的教培机构关门歇业。

在人生低谷时,早年考取的社工证给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她接到了武义县民政局的橄榄枝,负责运营柳城畲族镇社工站。当时正值武义县社工站建设起步阶段,同年8月,县里首批5个社工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她负责的社工站就是其中之一。“我发现社工站的工作与我之前的工作高度契合,早年的实践经验可直接用于社工站的发展。”


‌聚合资源 密织“一老一小”乡村服务网


在社工站,钟姜辉展现出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号召力。一方面,她吸纳一些有资质的教工加入,将重心重新聚焦于孩子们真正需要的陪伴与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她积极‌聚合乡村力量‌,特别是动员和组织乡村低保户群体。在她的带领下,社工站成功培育了“益剪美”“爱心卡”等志愿服务队,深入南部山区每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乡村老人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服务。服务队中有约30名持养老护理证的低保户成员,通过定期服务既彰显了个人价值,也实现了增收。

社工站如同灵敏的“触角”,将服务延伸至最需要的群体,也让他们在外打拼的家人更安心。目前,依托“专家督导社工-社工培育志愿者-志愿者带动村民”的三级带教机制,社工站已拥有12名持证社工、43名骨干志愿者,在偏远村设立12个银龄理发点,在4个养老中心开展活动百余场。


策划特色 精准对接需求打造品牌项目

钟姜辉深知,专业化和项目化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她持续学习,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养老护理证等资质,并将所学知识‌精准转化为满足社群需求的特色项目‌。“社工来敲门”困难家庭探访关爱项目、“幸福夕阳”老年人关爱项目、“心守阳光”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等基础项目常态化推进。此外,她还策划并主导了包括“花漾守护”留守女童性教育、“温暖来敲门”等在内的21个特色项目。

项目策划注重创新与可持续性。2021年,她发起金华市首家校园社工点——金穗民族中学社工点,并带领团队深度参与性教育讲师赋能计划,培育出10名专业讲师,为武义县10所乡村学校带去优质课程。她创新开设“知心姐姐守护您”项目,通过在武义金穗民族中学、武义二中、柳城小学、桃溪中学悬挂知心信箱(心语信箱),搭建起倾听孩子心声的桥梁。

项目策划亦紧跟热点和地方特色。在本月的柳城畲族镇青年夜话活动中,她与伙伴共同推进“城墙咖啡”创意快闪项目,旨在结合当地“五月十六擎台阁”庙会与古城墙资源,在特定时段(6月9日至16日)点亮古城夜经济,展现了社工站服务乡村发展的多元路径。

‌拓展渠道 暖心助农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钟姜辉的服务半径不仅限于“人”,更延伸至解决乡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走访中,她敏锐察觉到部分农户,尤其是低保户面临的农产品销售困境。2023年,她‌首次尝试拓展销售渠道进行助农实践‌,主动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近500斤低保户滞销的宣莲,并成功助其打开销路。2024年,这一暖心行动持续扩大,她收购并销售宣莲2000多斤,有效解了农户燃眉之急,增加了收入。这种直接对接农户、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的方式,标志着社工站服务模式从社群关爱向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务实拓展。

10年深耕,从创办知馨家园到运营社工站,再到入选2025年度“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钟姜辉始终初心如磐。她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力、精准的项目策划力和务实的渠道拓展力,在服务乡村“一老一小”核心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助力产业发展、赋能村民增收的新路径,生动诠释了一名扎根乡村的公益“CEO”的责任与担当。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