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金云评丨该还手时就还手

2025-06-19 07:20:02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徐健勇

对方打你,若还手就算互殴——真有“定论”?此言大谬!

前不久,央视披露全国首例治安领域正当防卫抗诉案:历经四年诉讼,山东淄博一饭店的老板张女士,从最初被认定的“互殴者”回归为正当防卫。此案例被誉为“正当防卫的标志性判决”。该案的标志意义在于:被打后还手反抗,不再被简单粗暴地认定为“互殴”。

近年来,“正当防卫”常在司法舆论场中出现,成为网络关注热词。电影《第二十条》,更是直接将正当防卫条款通过热搜,投送到公众眼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定义正当防卫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法律条文有了,但困扰大家的是,正当防卫的边界在哪里,在司法实践中的红线一度不够清晰。

在此前的有关类似事件中,执法部门往往会对纠纷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以图息事宁人被打了要不要还手?成了让人困扰的问题。

几年前“昆山反杀案”正当防卫定性,此番山东饭店张女士正当防卫判例……明晰的是防卫过当与故意伤害的界限,守护的是以人为本、惩恶扬善的法治生态。

法,绝不能向不法低头。受害者受到不法侵害时不能一味忍让,而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关事件情况再纷繁复杂,也要毫分缕析,守持公正。

良法善治,一个让人敢于正当防卫学会正当防卫的社会,能更大程度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感与幸福感。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