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永康   正文

永康后郎村“渔旅融合”走出乡村共富路

2025-06-19 10:12:49

来源: 无

作者: 林烨

初夏时节,走进永康市后郎村,莲花在池中悄然绽放,生动的渔文化墙绘展现着村庄特色,大大小小的鱼塘碧波荡漾,这个拥有千年养鱼历史的村庄,依托渔耕文化底蕴,正通过“渔旅融合”的新模式,书写乡村振兴的共富篇章。

后郎村的渔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当地村民就开始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然而,传统分散养殖模式效益有限,于是,村集体从去年9月开始,启动“渔旅融合”项目,对村里80余口鱼塘进行整合改造。“鱼塘预计在今年10月份改造完成,后续我们将采用‘集体统筹+专业运营+村民参与’三方合作模式,通过统一流转、承包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发展‘渔’产业,带动乡村发展,村民致富。”村委会副主任郎跃林说。

为深挖渔文化底蕴,村里同步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渔文化博物馆,展示千年渔业历史和鱼类科普,让渔文化更深入人心。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后郎村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鱼塘建成后,将引入稻鱼共生、生态虾蟹养殖等绿色业态,打造“精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村里的养殖一直都注重生态环保,养鸭和种莲结合,不用施肥,今后养鱼也是如此,发展稻虾养殖,确保健康环保。”村民郎云高说。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第三方运营公司可与农户合作开发“鱼肚文化”IP,延伸产业链,为村民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涵盖养殖管理、民宿餐饮、旅游服务等领域,带动村民增收。

村委还将联合政府开展技能培训,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村民转型。“我们计划发展休闲餐饮、渔事体验、休闲垂钓、生态养殖等业态,通过环境改善与产业升级双管齐下,实现渔旅融合,共富振兴,产业致富。”郎跃林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