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持续为企业引进智力资源,佛堂加快从“制造”迈向“智造”

2025-06-19 15:41:0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方静 文/摄

6月17日,在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工业园区的浙江卓越电子有限公司,来了一批在校大学生。他们带着对新环境的期待和向往,涌进车间、样品间。“这些大学生都是设计系的学生,和我们专业对口,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为公司的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给公司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批大学生在嘉兴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读大三。当天,在佛堂镇青创中心的对接下,该校60余名师生走进佛堂6家企业,通过深化校企联动,促进产教融合以及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作为传统的工业重镇,目前佛堂拥有工业企业1296家,其中规上企业154家。随着新产业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佛堂工业正在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升级。目前,佛堂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

在“制造”向“智造”迈进过程中,企业对人才、对创新的渴求与日俱增。去年底,佛堂镇立足企业所需,打造了义乌首个青年创业创新中心——佛堂镇青创中心,致力于整合高校、人才、产业资源,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自成立以来,我们专注于创新资源整合,围绕企业人才、新产品开发的需求,通过开展产学研、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活动为企业服务。”佛堂镇青创中心负责人陈飘介绍,前些天,该中心走访调研了佛堂19家企业,收集了23项需求。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邀请了嘉兴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师生,开展校企人才对接交流会。

“我们的教学理念一直强调产教融合,这些年陆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设计类人才。佛堂工业底子厚、发展好,企业类型多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佛堂青创中心为我们和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实际所需,也可以让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转化,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就业,让更多学生在义乌创新创业。”嘉兴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骨干教师许熠莹介绍。

包括嘉兴大学在内,佛堂青创中心目前已与15所大学、6家行业协会、8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各类产学研活动15场,达成校企合作项目25项,其中2项已落地投产。

浙江众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众维是国内非织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卫生材料、医疗防护材料、包装材料、环保材料等领域。在佛堂青创中心的牵线下,该企业已与国内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飞跃。“企业要发展,人才和创新缺一不可。了解我们的需求后,青创中心积极帮我们对接高校,我们也非常欢迎这样精准的校企对接活动。”企业相关负责人吴维平说,高校大学生拥有新技术、新理念,他们为企业的研发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研发的活力和创新力,帮助企业改善提升了很多功能性产品,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

企业出题、政府牵线、高校答题、市场阅卷,政企校协同发力,佛堂让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在助力工业发展的同时为高校毕业生铺就了一条就业“快速路”。

近年来,佛堂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如积极依托辖区内的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人才。“我们是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具备复合和交叉知识体系的数字化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家门口的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化妆品特色班这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找到了称心如意的人才,让企业的研发队伍后备力量更充实。”浙江美之源化妆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此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采用拍卖方式开展专利成果交易,让高校专利成果走出“围墙”。会上,佛堂辖区内的义乌市朵彩纺织品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成功将心仪的专利收入囊中,让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接下来,佛堂将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引进整合各方面资源,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从工业重镇向科创强镇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