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东阳   正文

温柔的坚守——张丽婷十八载特殊教育路

2025-06-19 19:37:25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黄娇丽

6月13日清晨,晨光透过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阳光班的磨砂窗纸,张丽婷正用生活化的例子,不厌其烦地讲解“1+1=2”,电子大屏上可爱的卡通人物也在辅助孩子们理解数学知识。下课铃响后,她耐心叮嘱注意事项,陪孩子们玩闹许久才离开。这样的场景,是她十八年特殊教育生涯的日常切片。十八年来,她以爱为底色,用专业赋能,将教育的温暖与力量,融入每一个与特殊孩子相伴的日夜,也延伸至校园管理、社会服务的广阔天地。

01
以爱为钥,开启特殊教育之门


2007年,21岁的张丽婷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听障专业毕业,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踏入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然而,从听障专业转向接手智力障碍班级,专业跨度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首个挑战。上班第一周,面对重重困难,张丽婷委屈落泪。“但这些都是小问题,得找到和孩子们的相处模式。”她迅速调整心态,开始细致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还深入学生家庭家访,试图打开与孩子们沟通的大门。

学生们大多来自东阳,还有部分来自磐安等周边地区,地域的跨度并未成为张丽婷教育路上的阻碍。她坚持上门家访,不漏过每一个学生,用脚步丈量责任。其中,学生赵某因小脑萎缩逐渐失去行动能力,成为送教上门的重点对象。作为赵某的数学老师,张丽婷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风雨无阻地前往赵某家中送教。看着赵某从对数学知识一无所知,到慢慢能理解一些基础运算,她由衷地感到欣慰。

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与生活照料总是交织在一起。学生程某等人因家庭困难,冬日衣着单薄,张丽婷便自费为他们采购羽绒服、围巾等防寒用品;学生吴某年龄小,身材比同龄人矮得多,他的感知觉阈限低,时常大小便失禁,她从不嫌弃,总是亲手为吴某清洗更换干净衣物。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问题,她也展现出独特的教育智慧。学生蒋某因暗恋女同学,私自拿了家长的钱在校外小卖部买零食讨好同学。张丽婷没有当众批评,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蒋某谈心,引导他将精力投入劳动技能和体育锻炼。最终,蒋某在校园运动会上斩获铅球冠军,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张丽婷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她的办公桌抽屉里,留着不少笔记本。2014年重庆培训的记录中,写满学生个性化调整方案。“教特殊孩子就像解密码,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打开方式。”通过个性化教育体系,她为学生制定长短期学习和康复训练目标。学生们有专属的“成长护照”,记录着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天上的云好厚”“山上的桃花开了”“学校里的枇杷树结果了”……学生每天追着她分享生活点滴,正是个性化教育绽放的美丽花朵。

02
责任在肩,拓展奉献边界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学期,张丽婷就开始接手学校的财务工作。2018年,她兼任学校总务主任,从“孩子王”拓展成校园“大管家”。

面对新挑战,张丽婷积极参加各类专项培训,虚心向学校前辈与兄弟学校同行求教。每年暑期,学校进行零星施工改造及基础设施维修,她都会坚守在施工现场。作为建筑门外汉,她从看不懂图纸到能精准把控施工细节,用卷尺一寸寸丈量数据,跑遍建材市场对比材料价格和质量。“特殊教育学校的基建不是盖房子,是给折翼天使造安全港湾。”楼梯、走廊处根据孩子们身高数据计算出弧度的防撞软包,是她用心的见证。

作为东阳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张丽婷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工作,关注农村养老、残疾人权益保障等问题,提出多项建议和意见。她曾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提出关于加强该市盲道建设管理的提案。同时,她还活跃在助残志愿服务一线,在横店马拉松无障碍跑团守护选手安全,在听障残疾人公益普法现场耐心解读法律条文,主动为特殊学生家长开设心理辅导课。“教育从来不是孤岛,当我们把爱的半径拉长,就能托举起更多家庭的希望。”

十八年时光,鬓角悄然披上丝丝白发,张丽婷从青涩的年轻教师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先后获得金华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东阳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但在她心中,办公桌抽屉里的荣誉证书却始终不及学生画的歪扭贺卡珍贵。晨光依旧每天准时照亮教室的窗台,她仍在继续书写着属于特殊教育的温柔——用爱叩开紧闭的心门,用专业搭建成长的阶梯,用坚守诠释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