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全省山区海岛县“AI赋能+居家灵活就业”专题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5-06-20 20:42:2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林佩佩 通讯员 楼晨

6月20日,为期五天的全省山区海岛县“AI赋能+居家灵活就业”专题培训班在浙江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凰升塘)实训基地结业。

此次培训班由浙江省妇联指导、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主办,巧妙融合了“红色农业”、非遗文创以及多个来料加工团队到义乌学习,以“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资源对接”的模式,为山区海岛县妇女群体打造“数字技术+手工经济”的共富“牵手模式”。

“欢迎大家到我们村来吃现摘现煮的红玉米!”结业路演环节,武义水碓后村党支部书记涂晓红把家乡的“浙红甜168”红玉米带到义乌,通过“女性书记”的巾帼力量,把田间地头的直播间变成让“水碓红”被更多的人看见的致富经。她在这里学习到了“农业+文旅+电商”的运营模式,计划将掌握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带回家乡,将“水碓红”打造成集农产品与红色文旅于一体的品牌,带动村民通过民宿、特产销售增收。

“15个村居的阿姨,需要我把最合适的手工技能带回去……”刚毕业的00后衢州小姑娘郑忆珃讲起此次学习的初衷时表示,为了家乡“老姐姐”的嘱托,她最终选定了绳编作为后续致富的手艺。对于这五天的学习经历,让衢州常山的刘杨爱上了中国结。从遇难想放弃,到结业时的收获满满,刘杨克服了面对“人多、怕生”的“i人”心理,“我现在也能站在这里,勇敢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感,也学会了一项传统手艺”。

洞头非遗鱼灯传承人李若兰,这名从河南嫁到洞头的姑娘,将中原编织技艺与海岛鱼灯文化融合,开发出鱼灯文创系列产品,在基地实操直播期间,吸引数千网友关注,她也通过短视频平台精准触达到更多喜爱鱼灯的年轻客群。台州三门暖社共富工坊为帮助当地宝妈、女大学生等群体提供“零基础”直播培训,通过此次培训班学习了“AI话术生成+实战陪跑”体系,计划在一个月内实现开播盈利。

“我们不仅教授手工技艺和直播技术,更帮她们对接货源,解决‘开播容易卖货难’的痛点。”培训期间,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带跑师傅带领学员实操AI工具设计直播脚本,对接三门青蟹、鱼灯文创等本地供应链,构建“培训—实操—变现”的完整链条。这种“技能+供应链”的双支持模式,让学员们在模拟直播演练中迅速掌握流量转化技巧。

“一户带一村、一村连一链”。在供需对接会上,来自武义、洞头的学员现场对接巾帼共富专区资源,与衢州、台州的工坊主理人达成手工编织、农产品直播的合作意向,首批学员学成返乡后预计带动数千人就业。

直播实践教学环节,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销售“一台平车”藤编共富礼包、中国结、豆腐皮等手工制品和农产品,其中,“0粉丝、新账号”50余名巾帼共富工坊主理人及女性致富带头人首场直播,2小时合计成交650余单。

义乌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依托数字经济和义乌市场优势,持续为山区海岛县妇女提供数字化精准服务,借助AI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与市场拓展,让更多妇女依托“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实现从“增收”到“创富”的跨越,“让每根网线都连接着增收的可能,让每次点击都传递着共富的温度”照进现实。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