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2 06:37:12
来源: 无
初夏的梅雨季,清晨7时,闷热的湿气已悄然而至。婺城区雅畈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赵丹妮快步走进办公室,桌上,血压计、血糖仪和一沓厚厚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记录表早已备好。
“今天要入村服务,还得走访重点人群,做体检结果反馈,动员未体检的老人尽快来体检,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签约村民的健康动态。”她一边整理物品一边说。每月雷打不动的入户随访,是她和同事们为签约村民送去健康守护的重要方式。
换上醒目的绿马甲,将门口的“人员去向牌”轻轻拨至“下乡”位置,赵丹妮与师傅周焰红汇合,驱车前往汉灶村。
慢性病管理:
藏在细节里的“温情密码”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汉灶村,以汉代瓷窑闻名,古建旧宅错落其间。车子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行驶,赵丹妮的车技已相当娴熟。路过一户农房时,周焰红提醒道:“上次夜访他不在家,今天记得再看看。”“放心,他的体检报告一直没来取,我今天带上了。”赵丹妮立刻回应,默契十足。
27岁的赵丹妮,年初被定向分配到雅畈镇中心卫生院。此前3年,她在金华市中医医院完成了轮转学习。如今,她和带教师傅周焰红共同负责汉灶村400多名签约村民的家庭医疗保障服务。
车子驶入村文化礼堂,还不到7点半,已有村民在这里等候。“周医生、赵医生,我这两天胸口老发闷,快帮我看看!”村民叶桂枝迎了上来。赵丹妮立刻拿出仪器,熟练地为老人卷起衣袖测量血压血糖,周焰红则在一旁仔细询问近期的服药情况。
“23.1!奶奶,血糖太高了,饮食一定要控制啊!”血糖仪上跳出的数字,让赵丹妮眉头微蹙,忍不住叮嘱。“我没吃甜的啊,得了糖尿病哪敢碰甜的?”叶桂枝连声辩解。周焰红却了然于胸:“桂枝,你是不是又喝饮料了?”老人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天太热,就喝了几口冰雪碧……”
周焰红没有责备她,而是再次耐心讲解高糖饮料的危害,叮嘱她注意饮食健康,并翻出叶桂枝的服务记录表,核对用药后提醒她定期到镇卫生院复查。
汉灶村面积大、常住人口少且居住分散,像叶桂枝这样患有慢性病却未能有效自我管理的村民并非个例。“村里老人多,受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影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比较普遍。”周焰红介绍,“很多健康问题源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健康管理意识。每月上门走访,动态掌握大家的身体状况,及时干预,这正是我们家庭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核心职责。”这“门”,守的是村民健康的底线,防的是小病变大病的风险。
从“治病”到“走心”:
一堂无声的传承课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如岁月皱纹般蜿蜒的村道,连接着散落的老屋。对于腿脚不便、身患慢性病的老人而言,几公里外的镇卫生院,路途亦是艰辛。
走进村民戴爷爷家时,老两口刚用完早饭。65岁的戴爷爷正细心地为老伴陆奶奶擦拭脸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陆奶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默不语。然而,当熟悉的绿马甲映入眼帘,她会缓缓地、主动地举起手臂,安静地等待测量血压。这无声的信任,是对家庭医生最深的认可。
“血压不错!奶奶要记得按时吃药,可不能闹脾气不吃哦。”知道老人耳背,周焰红凑近她耳边,用方言大声叮嘱。老人听懂了,脸上漾开笑意。
“她这病闹的,我们很少出门了。多亏你们常来。”戴爷爷感慨道,话语中透着疲惫。陆奶奶患病后脾气变得反复无常,常因一次要吃4种药而抗拒,不是偷偷丢掉就是藏起药片,让日夜照料的戴爷爷心力交瘁。周焰红耐心听完老人的牢骚,轻声宽慰:“她现在生病了,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你就让让她。药片要是一次吃不完,可以分开慢慢吃,别着急。”
看着师父与村民间自然流露的温情,赵丹妮感触良多。“我最佩服师傅的是,她几乎记得村里每位老人。路上遇见,总能亲切地打招呼、拉家常。”她坦言,初到汉灶村时很不适应。在医院轮转时,自己和病人的接触往往局限于住院那几天,建立的是短暂的医患关系;成为家庭医生后,不仅要烂熟于心地掌握每位签约村民的健康档案,更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烦心事。学校教的更多是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但村民们的实际困难千头万绪——有人看不懂药瓶上的说明,有老人固执地抗拒治疗,更多时候,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双耐心倾听的耳朵,一句暖心的开解。
周焰红的一句话为赵丹妮拨开了迷雾:“看病要细心,服务有耐心,待人有爱心。”这份朴素的工作“秘籍”,成了引导赵丹妮成长的灯塔。她开始学着师父的样子,问诊时多拉几句家常,量完血压顺手帮老人整理衣袖——医术之外的人情温度,在细微处悄然流淌。
日复一日的真心付出,换来了村民们淳朴而深厚的信赖与亲情。“自家种的西瓜,快尝尝!”“饭快好了,吃了再走!”……每次走访,热情的村民总往赵丹妮手里塞点心意,有时是一块冰镇的西瓜,有时是一把新晒干的花生。
走访结束,师徒俩的记录本里又添了几页随访记录。纸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备注,是责任,更是承诺。在守护乡村健康的道路上,这对师徒用专业与温情,默默践行着村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那抹流动的绿意,成为古老村落里最温暖的生命守护色。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