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07:00:05
来源: 无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文章▲
作者:徐水法
诵读:刘晓燕
古镇游埠,总觉得那里有一段有情无份的宿缘。
先后两次到过游埠,每次居然都是匆匆过客,古镇的风貌无缘得以一一亲历,更遑论走进这座已经历1700余年风雨的古镇心里。浮光掠影之余,唯一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游埠酱坊的黄豆酱油,时至今日依旧恍如昨日。那座创始于1904年的游埠酱坊,酱香浓郁依旧,百廿年的风霜雨雪,竟然愈久弥香。
陈斌/摄
走进酱坊,很多人会惊讶甚至于震撼,那方方正正的大院子里,排满整齐有序的酱缸,每只大缸上统一放着竹编的尖顶盖子,一眼看去望不到边,空气里则是溢满扑鼻的酱香。我没有惊讶,只是思绪有些散乱,看到那一个个竹编盖子的尖顶,我立马想起的居然是我的爷爷,一个享寿八十多已经离开我近40年的老人,不论天晴雨雪,老人头上会戴一顶竹编的斗笠,透过竹笠的边沿,是一张满目沟壑的沧桑脸庞,脸上写满了岁月风雨的变迁和侵蚀。
百廿年的酱坊,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远胜一个耄耋老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咸。所幸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不忘初衷,那份没有被岁月和世俗磨耗的匠心,一丝不苟的古法酿制,袒露在阳光之下的这座露天大院子里。
百廿年的履历,放在作为水运码头1700余年的历史长河里,酱坊似乎无足轻重。不过,追本溯源的话,酱坊能够在古镇游埠耸立百余年不倒,这和古镇的千年商埠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游埠之所以一度能够成为浙西四大古镇之一,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商埠文化。游埠地处古婺州、衢州之间,毗邻古姑蔑国遗址,下游正是兰溪县城,正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中心地带,在古代大批量物资需要靠水运的情况下,濒临衢江边的游埠,可谓占尽天时地利,稍稍加上人力的推动,一时间,千桅如林,百舸争流,游埠这个连接浙中西的水运枢纽,就应运而生了。
提起游埠,许多人都会津津乐道于游埠的早餐、早茶。近几年,我身边的朋友熟人,隔三岔五总会有人驱车一个多小时,特意赶到游埠去吃早饭。游埠早餐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几乎汇集了金华衢州乃至古严州今建德的一些地方传统小吃、经典名吃。除了金华衢州的热捧外,据说连杭州、上海的游客也结伴而来,以便吃到兰溪的鸡子馃、肉沉子、金华酥饼、龙游发糕等。相对于大多地方的早餐、茶饮追求洋化、贵族化,游埠的早餐、早茶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改变平民化的经营模式,这种接地气的氛围,自然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戴。熟悉游埠早茶的人都知道,在游埠的茶馆里,一壶茶可以惬意坐上几个钟头,三五位客人点上一壶茶,可以打一上午的扑克。
胡肖飞/摄
很多人慕名去游埠吃早餐喝早茶,却很少有人去追索为什么别的地方行不通,只有游埠可以如此平民化接地气呢?事实上细细一考量,游埠闻名遐迩的早餐早茶文化,其实不过是游埠千年商埠文化的衍生物。小小游埠一个乡间小镇,早年间兴盛时仅古码头有十几座,镇上大小街道曾形成三纵、二横的世字型格局,可想而知,商业文化繁荣到什么程度。众所周知,古时候走水路的大宗货物,稳当是稳当,速度却跟不上。这样,出门的货船,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天乃至几个月,这样的情况颇让家里人担心。再就是,那些船主和货主,整天估算货船应该回来的日子,可谓盼船心切。如此,最好的办法,自然去码头附近候着,总不能顶着太阳或淋着雨雪,站在水边等着货船。于是,茶馆应运而生了,喝着茶聊着天,等着货物候着家人的焦虑心情没了。我想这就是游埠早茶的由来,至于品种丰富花式无数的早餐,同样应该是这些商人、船主忙于赚钱,从茶馆里慢慢催生发展壮大起来的。
从地标文化的角度来说,游埠的潦溪桥、太平桥、永济桥、永福桥和永安桥这五座古桥,是被人每每提及并引以为傲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法理解为什么把这五座桥称为“五马归槽”,用“五马奔腾”不就更有气势吗?后来我用商埠文化一对照,感觉对这五座桥如此称谓的游埠先贤,可谓用心良苦寓意深远。游埠最发达的水运产业,自然离不开众多游埠人抛妻别子、告别亲人乘船出外谋生,这归槽不就是回家吗?万商云集,舟楫林立,在这百业兴旺的后面,同样因为有着许多游埠家庭的聚散别离。千百年来,更多的游埠人,只能借助于比如“五马归槽”这样的寓物,寄托着祈盼亲人早日归来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小小由方氏兄妹创办的酱坊,短短十年,获得官方认可并颁发“官酱园”的印牌,再过十年,发展成为酱、酒各立门户的势头,又过十二年,获得国内行业大奖,而立之年不久,居然和金华火腿齐名,并荣获国际巴拿马金奖。时至今日,屹立百廿年不倒的古酱坊,俨然成为古镇游埠一块响当当的文旅招牌。这一切依然脱不开游埠商埠文化的多元化和根深蒂固,从一颗黄豆到成品豆瓣酱,至少要数个月,这样的豆瓣酱,味浓汁厚,可以佐餐可以作为各种菜肴的调味品,更易于保存,可以几个月不会变质。这在早年间物质生活不太富裕的岁月,实在是居家旅游的不二之选,想象这种豆瓣酱一面世,不仅会受到游埠居民的喜爱,肯定也会成为那些需要乘船出门之人的首选食品。船上旅途漫漫,一来一回说不定就是几个月,喝酒肯定也会成为排遣寂寞和寄托乡愁的最好方式。从创办之初的民间豆瓣酱,渐渐发展成为酿制酱油、酒饮的百年老店,其实一切都得益于游埠千年商埠文化的推波助澜。
只是在未曾如愿以偿的日子,每每想起游埠,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那酱缸上一个个的竹编盖子尖顶。不用掀开那个盖子,从里面溢漫出来的馨香,我就能够想象得到,那是满满一缸缸的岁月沉淀和积贮,是精华的孕育和蓄积,是匠心的注解和展示,是文化的诠释和传承。
小小酱坊,那一抹挥洒不去的百年酱香,足以堪称游埠的代言。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