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东   正文

新闻背后丨马路里,那个巷口

2025-06-23 17:05:09

来源: 无

作者: 陈玉杰

马路里,是金华市区一条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巷。

它呈“厂”字型,南起解放东路,向北折东至明月街。

为什么把“马”“路”“里”杂糅,估计取名者并没有“路”“巷”“里”三者之间“级别不同”的概念,姑且以最朴素的“马路边小道”“马路边小路”命名。

作为一名“新金华人”,我查不到马路里的由来,《金华市地名志》(1985.6)给出过“环小巷、革命巷、后财神”等“历史名称”答案,可见它不是东西方向的(路)胡同,只能称南北方向的(街)巷。

不管“马路边小道”还是“马路边小路”,都充斥着狭窄、曲折、幽深的画面感,但这条全长不过512米、宽仅4米、门牌号只有38个的巷子里,其实包罗万象:创建于北宋时期的府城隍庙,大多数金华人挤破头也想让孩子就读的环城小学,屹立浙江地市媒体第一方阵、缓解金华GDP排位全省第七尴尬的金华日报社,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赞誉、近年来“梅”开六度的浙江婺剧团,金华开两会、重要集会的人民大会堂以及市机关家属院……

除了上述大名鼎鼎的单位、建筑,紧靠解放东路的马路里巷口,还有婺城区法院和江北公安分局。

我在金华晚报负责政法报道前后达14年之久,这两家是我接触各种案件的起点,由此认识了许多法官和警官。

上世纪90年代初的金华,介绍工作、介绍对象、介绍业务的中介所如雨后春笋,长满了通往金华火车站的中山路。其中比较典型的几家,大肆欺骗求婚农民和求职者的钱财,《金华晚报》报道之后,“有关部门”要么推诿职责要么装聋作哑,弄得时任副主编俞平郁闷之余写下《悲哀为谁》一文。

当时30岁不到的俞平,可能是全国晚报界最年轻的副主编,才华横溢,踌躇满志,平时一辆“本田王”骑的热血沸腾,用油门轰鸣表达着他的速度与激情。

本来以为,《悲哀为谁》是俞平代表编辑部对连续报道徒唤奈何的“收官之作”,算是自找台阶下,给众多求助者最后的抚慰——兄弟们,新闻援助只能这样了,因为报道再精彩,有能力解决问题的部门不出面亦枉然。

想不到,婺城区法院院长楼文学看过此文后即打来电话约见记者。

楼文学个子不高,戴着黑框眼镜,即使普通话交流,也需要近一半去猜。

但是,他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对这类问题,人民法院不能沉默,你们新闻记者不会寂寞。”

据说,楼院长教师出身,改行当法官后,那些学生听课倒是不累了,犯罪分子则闻声胆寒。

法院“管闲事”,给编辑部和广大读者注入强劲动力,《金华晚报》随即刊登义乌人丁予正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名义写信给市委书记仇保兴的报道:痛斥中介机构的不法行为已成为影响金华投资环境和丢金华人脸面的“社会毒瘤”,仇保兴对此高度重视,并于2月25日批示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可以这样说,1995年2月25日,金华吹响了整治不法中介的号角。

经过连续3个月的穷追猛打,曾经盘踞金华多年的众多不法中介终于被清除,帮助被骗者追回“中介费”6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50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曾3次在“黄金时间”内作了总计1个多小时的报道。《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羊城晚报》和四川《文摘周报》等全国有影响力的纸媒均在显著位置予以刊发。许多读者或观众纷纷写信、打电话给婺城区法院及金华晚报编辑部,称赞这一为民讨回公道的正义之举。


和楼文学一样,个子不高的曹小平说话办事雷厉风行。

我们在江北公安分局相识,因为籍贯同为安徽,很快熟络起来。

也是因为曹小平,我第一次切身体验了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抓捕行动”。

1995年10月8日中午12时20分,我腰间的传呼机骤然响起。2分钟后,城中派出所副所长曹小平在电话中说:“市区一个典当行今天凌晨被盗,总价值6万元以上,我所在接到报案后45分钟内已抓获一个案犯。现将去窝赃处抓另一案犯,愿不愿意一起去?”

当然愿意!

12时32分,我从租住地东市街打车赶到城中派出所,跟随曹小平和警长吕春生等人驱车直奔溪下街47号窝赃处。

我们在溪下街守候了40分钟后,曹小平果断地掐灭手中烟头,示意吕春生进楼舍观察,在得知仍无人后,迅速改变方案:一路原地守候,一路沿中山路所有电子游戏机室进行搜寻。13时30分,民警在某游戏机室发现了嫌疑人。得知来客为“公安局的”后,对方抄起铁棍想行凶夺路逃跑,被吕春生机智躲过,给他铐上了锃亮的手铐。

感谢曹小平的信任,这位壮实、平头、浓眉大眼的汉子,为《金华晚报》提供了那么多独家新闻。

之后几年,曹小平、吕春生分别担任过新狮派出所、东关派出所的所长,他们始终将《金华晚报》当作最信任的媒体、把我视为值得相处的朋友。

只是,婺城区法院迁址府前路、江北公安分局更名婺城公安分局并迁址婺城新区以后,我和两家机关内许多熟悉的法官、警官接触就少了。一方面个人由采到编工作调整,另一方面他们年龄使然退出一线岗位,慢慢失去了联系。

像楼文学、曹小平、吕春生,还有婺城区法院如大姐、大哥般的施素珍副院长、张荣福副院长,江北(婺城)公安分局科所队负责人董恒、蔡汉平、楼文平、包广菊、刘军以及负责警方宣传工作的陈树尧等等,算起来起码10年没有见面了。

我一直记着他们,记着当年在马路里巷口那个一方天地里发生的那些如烟往事。

祝福我们都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