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永康   正文

全国试点+2!永康两所学校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2025-06-23 17:06:48

来源: 永康教育发布

作者: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经学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复核、公示等程序,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康市龙川学校两所学校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一直以来,永康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学校急救教育,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急救设施配备等工作。此次两所获批成为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标志着永康急救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永康市教育局将以此为契机,对照《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紧密围绕建强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配备设施设备、开展实践活动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为构建平安校园、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职技校秉持“生命护盾・救在身边”理念,全力构建机制保障、课程融合、资源支撑三位一体的急救教育体系。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街道派出所、卫生院及红十字会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专项领导小组,确保急救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将急救培训有机融入军训、体育健康课以及学前教育等专业课程,形成了独特的“必修+实践+认证”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急救技能。同时,学校还投入大量资源建成3间专业培训教室,配备AED除颤仪、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等先进设备,实现教学场景的全方位覆盖,为急救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为筑牢急救教育发展根基,该校积极开展多元协同合作。联合红十字会、东城街道卫生院开展师资轮训,成功培育了一支“双师型”急救教育团队。同时,学校将急救教育全面融入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构建了日常教育教学为主,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急救教育工作体系,切实提高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范围。在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安全保卫等专业,教师们积极完善急救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了科学系统的急救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急救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急救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模式,该校实现了急救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急救教育

学校的急救教育成果斐然。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公安与司法争夺赛中,该校参赛学生陈煜承作为心肺复苏操作手带领郑梦帆、刘铿润、夏继欢等团队成员凭借扎实的急救技能荣获银奖。在2024年金华市婴幼儿保育赛项中,陈思齐在急救技能场景化演练中表现出色,获得了二等奖。近三年来,该校累计培养持证救护员近3000人,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备急救能力的专业人才。2025年,该校59名师生更是主动参与无偿献血,以实际行动践行生命守护使命,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永康市龙川学校

长期以来,永康市龙川学校高度重视师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依托龙川家医疗优势,多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讲座,扎实推进急救教育工作,学校始终秉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急救教育作为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多维度、全方位推进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与救护技能培训工作。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学校立足师生实际需求,配备设备齐全的医务室,以供应急救、处理疾病发生等情况,配备急救箱,其中包含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便携式氧气瓶、包扎用品等急救设备,提供心脏骤停时的救助措施并培训了学校综合组一定数量的急救人员,确保其熟练掌握AED使用方法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在教学实践活动方面,学校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托专题讲座、实操演练、情景模拟等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急救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

近年来,学校多次邀请红十字会、龙川家医院、千禧救援队等医疗团队进校开展急救培训讲座,培训内容涵盖常见意外的自救与急救技巧,并定期举办消防安全演练和地震逃生演习,多措并举全面推动急救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提升了全体师生的急救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形成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体师生都能熟练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

学校设有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青春健康基地,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智慧化多功能青春健康教育场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基地设有生命孕育、迎接青春期、人际交往、计划未来等14个功能区。全馆配备全息投影、互动雷达、虚拟情景演练等前沿科技设备,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沉浸式、真实感的健康知识体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创建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注入新动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