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短剧产业新地标 后陈影视梦工厂正式启用

2025-06-23 17:33:08

来源: 无

作者: 唐佳华/摄 贾冰卉/文

“来来来,再来一条!”——在“后陈经验”的发源地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短剧拍摄的热潮扑面而来,一幅产业蝶变的新画卷正加速铺展。昔日以基层治理创新闻名全国的后陈村,如今精准捕捉短剧产业重塑影视生态的风口,将闲置厂房“点石成金”,成功打造出占地4500平方米的后陈影视梦工厂。自今年3月启动改造,仅用时3个月,一期工程便宣告完成,并于6月19日正式投入运营。这座拔地而起的梦工厂,不仅标志着后陈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成为“后陈经验”在新时代文化沃土上的生动实践。

走进基地内部,专业化的场景建设令人印象深刻。一期工程已建成包含医院、学校、银行等25个细分场景,可以同时容纳两个剧组拍摄,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扩展至40余个场景,届时整个基地可同时容纳6个剧组拍摄。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还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工业无影棚,这是目前金华地区最大的工业无影棚。高标准拍摄场地的建设,不仅为影视创作团队提供了一站式拍摄载体,更显著增强了武义县在影视产业领域的项目承接与服务供给水平,有效填补了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在专业影视制作环节的空白,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后陈影视梦工厂基地负责人陈超介绍,目前已有超过70个剧组表达入驻意向,其中《蜕变》《股权迷局》两部短剧已完成拍摄。单个短剧平均拍摄周期为4-6日,全剧拍摄日租金3000元起,分场景拍摄则实行按场景计价模式。按日均两个剧组同时拍摄计算,年场地租赁收入预计可达200万元。

区别于传统影视基地,后陈影视梦工厂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内容生产+文化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生态。基地不仅引进泥水画非遗工坊、婺州窑塑玉工作室等文化团队,更设立知名网络作家“卖报小郎君”会客厅等创作空间,通过文艺名家的示范效应,引导创作者聚焦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现实题材。流量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结合,使短剧作品既保持市场热度,又承载文化厚度,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为地方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短剧《股权迷局》剧照

后陈影视梦工厂将持续深化“文艺两新”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集短剧拍摄、剧本创作、活动策划、电商直播、非遗工坊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吸引更多本土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地,深入挖掘武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和时代发展故事。同时,基地将充分发挥平台集聚效应,整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网络作家等优质资源,构建“传统技艺+现代传播”的创新模式,推动形成具有地域标识度的文艺创作生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