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雨后毒蘑菇频现 我市发生多起误食中毒

2025-06-24 12:36:28

来源: 无

作者: 吴俊斐

进入梅雨季,气温升高,雨水充沛,野生蘑菇也进入生长旺季。记者发现,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关于食用野生蘑菇或者去山里采野生蘑菇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对此,金华市疾控中心紧急呼吁:近日,我市已有部分市民在采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了中毒现象。为切实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雨后野生蘑菇冒头

有人组团打野

连续降雨,为野生蘑菇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不光一些山林里,一些路边绿化带、城市公园、小区草坪等地野生蘑菇大量涌现。

“在校园草坪上偶遇一窝野生蘑菇,看着很漂亮,不知道能不能吃”“农村山里资源丰富,采了一小篮子松树菌,煮豆腐很鲜”“风里雨里,我在金华等你,给你推荐一个既能捡到黄枞菌又能捡到乌枞菌的好地方”……连日来,在朋友圈和抖音平台,记者发现不少采野生蘑菇的视频,有的不仅展现了“丰收的喜悦”,还分享了地址。更有人在网上找搭子,相约采野生蘑菇。
  “小时候,一到雨季就会跟父母去采野生蘑菇,认得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兰溪市民周兴旺周末带妻儿回老家采了一些松树菌,“采食野生蘑菇有风险,没有经验的不建议随便采。”
  “平时很喜欢看采野生蘑菇的短视频,跟着博主‘云采蘑菇’多年,掌握了一些和野生蘑菇有关的知识,朋友圈里有人找搭子,去参加了几回,零星采了一些,感觉很解压。”上周末,网友“零零七”跟着朋友圈里的几个朋友凌晨5点起床,去东阳一松树林里采了部分野生蘑菇。“在网上感觉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什么颜色太鲜艳的不要采等,真的到了现场,完全乱了方寸,虽然在网上做了很多功课,但为安全起见,我们最后没吃这些野生蘑菇。”

“有人说,公园里有野生蘑菇,带孩子去采了一会。”浦江市民陈玉琳告诉记者,因为最终无法分辨这些野生蘑菇有毒与否,他们只把这当作一个体验,没把其带回家。

我市常见的中毒蘑菇

有4种

“千万不要乱采野生蘑菇,我市已有部分市民因采食野生蘑菇后中毒,请大家珍爱生命。”金华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科长申屠平平介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有400多种。由于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很多毒蘑菇与一些野生可食用菌极其相似,仅凭肉眼很难分辨有毒和无毒。

在我市,市民食用后中毒的野生蘑菇,主要为大青褶伞、日本红菇、近江粉褶菌和假褐云斑鹅膏4种。

   其中,大青褶伞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多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等,中毒多发生在6-10月份,大多数人在食用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日本红菌,俗称“背土菌”,多生长在山上阔叶林中,中毒多发生在6-9月份,大多数人在食用后2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近江粉褶蕈多见于竹林、松栎混交林及腐殖质丰富的林地,中毒多发生于6-7月份,多因误认成可食用的“鸡枞菌”而导致中毒。食用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部分可伴有头痛、抽搐、瞳孔缩小及幻觉等神经系统症状。

   而假褐云斑鹅膏则是一种剧毒菌,大多数人在食用后6~24小时发病,初期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随后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肾损伤,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少数可伴有肝损害,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预防中毒:

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

记者从金华市疾控中心获悉,最近我市的金东、义乌、永康、浦江等地都出现了市民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情况,经调查,大多是因为误食了大青褶伞、日本红菇、近江粉褶菌等野生蘑菇。

那么,如果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该怎么办呢?申屠平平建议,这么做:1.立即送往医疗机构救治。

2.神志清醒的话,请立即指压刺激咽部进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

3.最好能同时带上剩余野生蘑菇或者烹饪后的野生蘑菇食材,供医生救治参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