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东阳   正文

金华日报|东阳绘就“醉美湖溪”文明乡风示范带新图景

2025-06-25 09:05:03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黄娇丽

六月的东阳市湖溪镇,绿水悠悠,微风拂面,一幅乡村文明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南塘村的清廉公园内,家规家训彩绘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镇西村文化站里,道德讲堂、启蒙礼活动热闹开展;八里湾村,游客们穿梭于田园之间,尽情享受着乡间野趣,在咖啡馆里品味悠闲……以“家风涵养、移风易俗、文旅共富”为支点,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村落,如同一颗颗明珠串联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乡风示范带”,让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乡土间同频共振。

家规家训涵养和美乡村

6月20日,东阳市湖溪镇南塘村的清廉公园里,村民们忙着更新文化展示墙,将古代清廉典故与现代家规家训以彩绘形式上墙。同时,村内绿化整治如火如荼,由村民组成的管护队正在修剪枝叶。这场“颜值”与“内涵”的双重提升行动,正是南塘村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次实践。

走进南塘村文化礼堂,崇德堂内陈列的《张氏宗谱》与现代版《村规民约》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该村系统整理传统家规家训,将“孝亲敬长”“耕读传家”等古训镌刻于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耳濡目染的“道德教科书”。近年来,该村将传统智慧逐渐迭代为更贴近生活的《便民服务手册》——新增的秸秆禁烧、机耕路种植规范等条款,更贴合乡村实际。如今,家家户户有一本“传家宝”,手册内不仅有门牌号、联系方式等实用信息,更将“和谐社会大家创,南塘建成大家园”的村训融入日常。值得一提的是,南塘村将村规民约精简为7字简约版,荣获东阳市民政局创意奖项。

作为湖溪镇首个道德积分制试点村,南塘村将垃圾分类、移风易俗宣传等行为量化为积分,每年公示兑换生活用品。这一机制催生了数支专业化志愿队伍。前不久端午佳节,南塘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志愿者围坐包粽子,低保户家庭收到了村民自发捐赠的节日物资。这场连续举办十年的“爱心宴”,正是该村“尊老爱老”传统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村先后获评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等10余项省级荣誉,草编墙纸非遗体验、学龄前儿童启蒙礼等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诗意图景下,南塘村正以“三强五美”示范村建设为契机,规划共富工坊带动村民增收,让家规家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良好的家风是乡风文明的基石,而移风易俗则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推力。沿着示范带前行,镇西村的马上桥花厅见证着文明新风的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简约婚礼示范基地”的木牌格外醒目。院墙两侧的“许愿阁”挂满许愿牌,厢房门上“家训馆”“齐眉轩”等字样彰显着独特的婚俗文化韵味。自镇西村将马上桥花厅第一进建筑打造为婚俗文化馆和移风易俗馆后,这里便成为了新人们举办婚礼的热门之选。新人们摒弃了大操大办的陋习,在这里许下爱的誓言,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新风。

这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离不开政府与村里的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近年来,东阳市委市政府印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移风易俗工作明确方向、定下“规矩”。镇西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成立红白理事会、发布《婚丧事宜操办标准》,在村内掀起净化乡风民俗的热潮。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宣传殡葬相关政策,倡导丧事简办,规定除家里至亲外,一律不允许宴请,不设灵堂、不收礼金、不请鼓乐、不做道场。此前常负责村里婚丧事务财务管理的黄安芳感慨道:“一场丧事,按照以往风俗,要请全村人吃席、摆道场,开销少10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丧事简办后,开销减至万元左右。”4年镇西村红白喜事累计节省费用360多万元,村民还将省下的资金捐款达10万余元,用于乡村建设。

此外,镇西村严格实行婚丧安排报备制度,将移风易俗倡议郑重写入村规民约,并建立“四会”组织,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积极性。同时,通过创新推出“党课群言堂”“村民议事厅”等模式,广泛倾听民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村里的道德讲堂定期开讲,传播文明理念;思想教育从娃娃抓起,每年定期为6岁孩童举办“开蒙礼”,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明的种子。“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的评选树立起道德标杆,党员先锋队积极宣讲文明新风。

如今,文明新风已深深扎根镇西村。志愿者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筹备集体生日会,文化礼堂内,老人们围坐一堂,共享温馨时刻;河道之上,炉庄、马上桥、黄大户三支自然村龙舟队奋勇争先,击鼓声与呐喊声交织,尽显团结拼搏精神;村头排练室中,省级文化特派员指导的婺剧节目《花头台》锣鼓铿锵,村民们专注打磨技艺,传承传统文化……这些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场景,正是镇西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写照。

据统计,3年间村民通过践行新风累计节省开支超200万元。前不久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表示,未来镇西村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持续吹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文旅融合共富赋能乡村

当乡风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如何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八里湾村给出了答案。暑期将至,八里湾趣野田园的荷花开了,玉米成熟在即,研学泳池也将迎来高峰期。“我们将做好准备,迎接假期游客。”基地负责人表示。

八里湾村的八面来风影视基地,各类拍摄场景则常常供不应求。依托横店影视城的辐射效应,当地已形成完善的影视产业链,该村凭借完善周到的配套服务,承接影视文化产业外溢资源,咖啡店、露营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庄注入全新活力,同时也带火了周边民宿经济。

近年来,八里湾村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借助影视产业的强大赋能,成功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增收。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该村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农户”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集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农耕文化体验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影视外景拍摄地于一体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在文旅融合的版图中,南塘村和镇西村的特色产业同样熠熠生辉。走进南塘村,此起彼伏的梭子声里,游客能追忆中国第一卷草编墙纸诞生的过往,邂逅非遗技艺。踏入镇西村的湖溪酒厂,百年红曲的醇香扑面而来,国家级非遗酿造技艺在此以最鲜活的方式传承,酒香四溢间尽显传统文化魅力。近年来,湖溪镇依托“红曲酒之乡”,引领红曲酒产业转型,打造“醉美湖溪”文旅品牌,同时将其与“八里湾共富工坊”共同开发研学项目,将原料粮食耕种、酿酒技艺全过程与研学观光融为一体,吸引研学团队。特色农文旅融合产业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根基,让乡村发展的底气愈发充足。

从南塘村以家规家训润泽人心,到镇西村通过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形象,再到八里湾村凭借文旅融合实现共富梦想,东阳“醉美湖溪”文明乡风示范带以“精神滋养—风尚引领—经济赋能”的清晰逻辑,构建起乡村文明建设的新生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