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17:26:45
来源: 无
今年以来,桐琴镇锚定“省级中心镇、市工业强镇、县域副中心”发展定位,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步伐,奋力谱写“产城人”深度融合、互促共荣的发展新篇章。
即日起,金彩云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探访桐琴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解读当地以产业之“兴”撬动城镇之“变”,实现从“镇”到“城”精彩蝶变的典型样本。
“这些年,我们村大力发展电商、文教用品等特色产业,通过‘亲帮亲、邻帮邻’,村民带动村民,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目标。”近日,在武义县桐琴镇韩王村党群服务中心,该村党支部书记韩忠元回忆起这十多年来的村庄变化,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时间回到十多年前,那时的韩王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几乎空白,村民的收入以外出打工和留乡务农为主,加上村里房屋外墙都斑驳脱落,“赤膊墙”“打工村”是韩王村给当地人留下的印象。
如今,韩王村已从昔日的“打工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村”“文教用品村”:49家五金文教用品企业,年工业产值达到1.8亿元,电商企业线上线下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电商和文教用品两大特色产业带动当地村民收入快速增长。
韩王村电商经济的发展,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随着电商经济越做越大,也出现了各种需要破解的难题。比如针对电商货物流通中需要较大的仓储空间,韩王村将村集体的旧房子进行改造,腾出空间低价出租给电商创客,鼓励村民将一二层楼租用给电商企业,既激活了“房东经济”,也吸引了众多创客纷至沓来。
说起电商,村民卢文周应该是韩王村最早的“试水者”,2008年,他就在淘宝上卖起了电动工具,随着线上销售平台不断拓展,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都有了他的店铺。“我们的新房子将一楼连通作为仓储空间,场地条件好,也更有底气去拓展业务。”卢文周说,村里的合作建房模式,为电商仓储和企业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这些年,韩王村依托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坚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电商经济,培育文教用品产业,同时大力推动村庄有机更新、村容村貌提质、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小乡村颜值持续刷新,特色经济发展不断壮大。
“我们村有很多文教用品企业,产业配套完善,形成了紧密型的订单协作机制。”今年39岁的韩剑是亚宏文具公司的负责人,2012年大学毕业后从杭州回到村里,从父母手里接过“接力棒”,先后开发了爱心钉、动物钉等20多种异形钉产品,从“代加工”到自有品牌,产品畅销海内外。
随着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韩王村还投资兴建了5000平方米的电商产业服务中心。“这幢电商综合楼除了满足本村电商企业,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企业前来发展,一楼这家电动工具企业就是永康人创办的。”韩忠元带着记者走在韩王村主干道上,一路不停地介绍着村里的企业情况,道路上往来货车不断,两侧的屋内不时传来机器轰鸣声。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原本是贴瓷砖的手艺人,2009年,在其他企业的帮助带动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台塑造机,如今发展成了15台注塑机的生产规模。”走进村民韩武超的来料加工企业,十多位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韩忠元说,正是这种“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模式,才让韩王村的文教产业迅速壮大,形成规模化的效应。
近年来,有了村里的特色产业托底,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特色产业带来的立体化增收体系在韩王村日臻成熟:企业分红、电商收益、租金收益、加工收入等等,“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入”在这里成为生动现实,当地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些年,韩王村先后将“中国淘宝村”“文教用品特色产业村”“浙江电商专业村十强”等荣誉收入囊中。从曾经的负债村庄到如今的产业强村,韩王村用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喜人的蜕变,每个家庭都嵌入产业链条,每栋房屋都变成生产单元,这就是韩王村的“共富密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