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化解情感纠纷的暖心密码

2025-06-26 23:32:4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王志坚

“马师傅不仅懂法律,还会做心理疏导,比打官司温暖多了。”昨天,说起社工调解员马世云,来自贵州的小美(化名)感慨道。

小美今年25岁,在义乌KTV工作。在义乌工作期间,她认识了在义乌经商的小帅(化名),并发展成了恋人关系。小帅今年27岁,云南人。

去年12月,小美发现小帅手机里有第三者的暧昧聊天记录。“那个女人三番五次加我微信挑衅,甚至跑到我公司楼下堵人。”小美红着眼眶回忆,此后两人从甜蜜情侣沦为“战场对手”,在出租屋里摔碎过合影相框,在社区花园拉扯到惊动物业,甚至因小帅母亲上门“讨说法”演变成家庭冲突。当小帅带着朋友第三次上门索要礼物时,邻里间也被搅得不得安宁,一场更大冲突似乎一触即发。

“这些名牌包和首饰都是我送的,现在分手了必须还回来!”6月15日晚,义乌词林社区某单元楼下,小帅攥着购物小票与小美激烈争执,引来邻居纷纷围观。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情感纠纷,源于两人三年恋爱期间累计超数十万元的贵重礼物赠送。从情人节的限量款手表,到纪念日的钻石项链,小帅曾用奢侈品堆砌浪漫,如今却成了双方撕扯的导火索。

纠纷刚一进入社区视野,社区社工便如灵敏的“诊疗师”,依据事件性质、复杂程度及当事人特点进行精准“分诊”,迅速将任务“派单”至具备相应专长的志愿者调解员马世云手中。半小时后,这位有着20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老娘舅”已敲开小美的家门。眼前的场景让他心头一紧:客厅散落着撕碎的礼物包装,小美抱着膝盖蜷缩在沙发角落,茶几上还放着未吃完的抗焦虑药物。

“小伙子,送礼物时是心甘情愿,现在闹成这样伤和气啊。”马世云先给小帅递上一杯热茶,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法律规定,以结婚为目的的大额赠予,分手时可主张返还,但日常消费性礼物属于情谊行为。”他拿出纸笔列出清单:2万元的钻戒标注“求婚纪念”,符合返还条件;而520元红包、生日蛋糕等小额支出则属赠予。更关键的是,他引导小帅换位思考:“小美作为感情中的受伤方,承受的精神压力怎么算?”

调解持续到凌晨一点,马世云用“背对背调解法”分别沟通12次,既讲法律条文又聊人情世故。当他拿出小帅曾写给小美的情书复印件时,小伙子突然红了眼眶:“其实我也后悔伤了她的心。”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小美退还钻戒、名牌包等合计10余万元,小帅放弃其余诉求并道歉。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时,两人第一次平静地对视,小美的手不再发抖。

调解结束后,马世云将调解结果详细反馈给词林社区。“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在基层矛盾调解中的重要作用。”词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社区着力打造“双轮驱动”体系,社工扮演“枢纽核心”,负责纠纷的甄别评估、科学分流与资源链接;志愿者则作为“灵活触手”,发挥其贴近群众、经验多元、响应迅速的优势深入调处。目前,社区已培育涵盖法律、涉外、心理、基层事务的稳定志愿者队伍,并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其调解能力持续精进。

据统计,新模式运行以来,词林社区纠纷调解成功率跃升至96%,平均调解周期较以往缩短近60%。

“早上的阳光照进词林社区,小美正打包要寄回去的礼物。快递单上的地址,不再是吵架的地方,而是两人新生活的开始。这场因为爱变成恨的纠纷,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帮助下,有了个温暖的结局。”马世云说,把社工整合资源的本事和志愿者跟居民熟悉的优势结合起来,这办法在社区治理里可好用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