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婺有话说丨“蹭饭书记”反向操作卷起了务实新风

2025-06-27 14:11:0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章艳婷/文、剪辑 赵创/摄 傅军杰/制图


河南驻村书记董桂林成了网络红人,却得名蹭饭书记。近日被人民日报报道后,热度更是持续上涨。

在中央八项规定严整“舌尖上的腐败”的背景下,这位书记的“反向操作”不仅没有招致批评,反而吸粉近200万,评论区里也特别捧场。他的镜头里没有山珍海味,只有百吃不腻的粗茶淡饭;没有推杯换盏,只有家长里短的温情唠嗑。

董桂林这一碗碗靠真诚与热情“蹭”来的农家饭,盛满的正是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最朴实的智慧与滚烫初心。

这样的“蹭饭工作法”,实际上是用乡土味代替官腔,一句“大娘,添双筷子可中?”“乖乖,我给你下面条子!”距离瞬间拉近。用饭桌代替办公桌,真正“沉”入群众生活。

董书记和村里人越混越熟,连家家户户的狗都认识他了。在饭桌这个最轻松、最真实的场域里,干部放下了身份的无形屏障,群众也卸下了面对领导时的拘谨。

董书记这饭坚决不白“蹭”,回回都带上鸡蛋、牛奶、面粉等家常慰问品上门,花出去的比吃回来的还多,网友们不禁替书记算一笔账:“书记,你这点工资还不够买鸡蛋牛奶的呢!”而正是这样接地气、通民情的方法,董书记也自然而然收获了群众的信任、爱戴和支持。

董桂林们的“反向操作”之所以能赢得民心,其力量源于对服务本质的回归——干部身份不是高高在上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这些年轻干部以“自家人”姿态融入,用群众语言交流,以群众智慧解题,没有说教,没有形式主义走访,而是让“为人民服务”从口号化为带着烟火气的具体行动。

蹭饭是工作方法,视频火爆的最终目的是带着村民们一同致富,董书记的抖音账号橱窗里上架的7款农产品,销量都不错,少的几千单,多的好几万单。这对于农村体量来说,也是挺可观的。

当干部走出“衙门”,让裤脚常沾泥土,民心自然敞开大门。董书记碗里盛的不是普通饭菜,而是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愿更多年轻干部读懂这“反向操作”中的大智慧:最好的政策宣传,贯穿在从主动推门而入到饭桌上一次次真诚碰碗中。民心永远是最精准的KPI,这些沾着露珠、带着泥土气息的“蹭饭”故事,正是新时代干群关系的生动表达。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