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20:55:17
来源: 无
近日,在浙江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中,浙江省地质院联合省林业局共同推出了11条自然保护地地质科普研学路线,武义大红岩丹霞地貌地质研学路线入选。这些线路的推出,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和科普宣传,让公众在探索浙江地质奇观的过程中,深化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增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意识。
十里丹霞,十里画廊,位于武义县白姆乡的大红岩景区拥有近15平方公里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大红岩景区负责人柳笑萍介绍,这片形成于早白垩纪晚期(距今约6500万年)的丹霞地貌,主要由紫红色砂砾岩夹杂褐红色粉砂岩构成,属于青年期丹霞峡谷地貌。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地球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加上溶蚀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作用,塑造了这里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景区内,高326米、宽659米的丹霞赤壁尤为壮观,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岩壁与地面近乎垂直,表面光滑如刀削斧劈,远望宛如巨幕。只要天气晴朗,每到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就会为岩壁镀上一层耀眼的光芒,景象尤为震撼。当地流传的民谣“日头不时照,天雨不湿地”生动揭示了这片赤壁保持赭红色彩的奥秘——独特的斗笠状岩顶结构既能有效遮挡雨水侵蚀,又能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
大红岩景区为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内容。在“牛鼻洞”景点,游客可以直观感受岩石局部破碎后经风化、流水冲刷形成的穿洞结构;“读书洞”内保存完好的石桌石凳,相传是东汉刘秀苦读之地;而“悟空洞”则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齐天大圣被压五指山的场景。柳笑萍说:“通过岩石样本对比、土壤层结构观察等互动活动,学生们能将课本知识与实地观察有机结合。”目前,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约8000人次,研学团队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年接待量超过1200人次。
近年来,白姆乡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深挖地质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大红岩景区的研学价值。这条集地质奇观、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于一体的研学路线,将为更多学校提供优质的户外教学资源,让地质课堂真正走进这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