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08:33:26
来源: 无
6-7月是武义蜜梨成熟时节,当各地梨农忙着将果子运往农贸市场时,武义新宅镇的山路间却上演着“逆向运输”——一批批青绿的梨子被送进海拔600米的陈弄村。在租用村集体闲置房屋改建的厂房里,李洪杰戴着口罩俯身查看紫铜锅中梨膏的挂壁状态,竹铲搅动的沙沙声里,甜香混着山风溢出窗户。
2016年的夏天,李洪杰还在杭州魔术舞台上用扑克牌变幻光影,可父母的一通电话让他坐不住了,父母承包的蜜梨园迎来了大丰收,可因为没有销路只能挂在树上。
“蜜梨是翠冠品种,管理简单、挂果率高很快便可见到效益,因此市场的急速扩张,果子多了市场不变,出现了滞销。”为了帮助父母销售梨子,不信邪的李洪杰,拉着一车梨子跑到了广东,结果是一个星期也没有销完,一车的蜜梨在高温下,呼吸作用加快,最后连运费都倒贴的。
在汕头水果市场档口看见烂成泥的梨子时,他突然想起祖辈用梨子熬制梨膏,可以保存很久,如果果园里滞销的蜜梨变成梨膏,就打破水果的保鲜期。
2016年夏天,李洪杰在自家院里架起10余口大锅,用土灶台熬了6000瓶梨膏,可最终只卖出6瓶。
没食品生产许可证,包装像“三无”产品,焦苦味去不掉,只能全倒了。李洪杰算了一笔账,20几斤梨才能熬出1斤膏,一锅梨膏光梨子成本就上千元,加上48小时的守灶人工,熬坏一锅相当于扔掉半月工资。一群跟着他创业的伙伴,眼看着金黄的梨肉熬成焦黑的膏体倒进废弃桶,在2017年初就陆续退出了团队。
皇天不负苦心人,李洪杰说他这一辈子都能记住这个日子,2017年的7月4日,在十几口锅中,有一口熬出了如蜂蜜般透亮的梨膏。他说就像破解魔术机关,终于找到了温度和时间的那个最佳拍档。
第二年,他重新组建了团队,梨膏生产线也通过SC认证,成为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深加工企业,可以在网上正规销售,他坚持不用一滴水、一粒糖,仅靠梨子本身的果糖熬制。“市面上很多梨膏加麦芽糖增稠,我们敢把配料表拍在包装上。”他随手拧开一瓶膏体,倒入温水搅拌,玻璃杯里漾开一朵金色的梨花。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为他赢得了75%的复购率。在2021年、2022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李洪杰的梨膏斩获优质产品金奖。
“新宅镇的干部和我说,陈弄村的老礼堂闲置着,可以承租下来做生产线,愿不愿回来?”2021年,新宅镇党委的邀约让李洪杰动了心,不过当时他在白洋街道建设的生产线刚刚有一定规模,一边是已经投入近百万元的生产线、装修成本,另一边是高山气候对梨膏熬制的优势,他说古法熬制梨膏车间不能吹空调,10余口猛火炉本身就是要不断地加热来蒸发梨汁中的水分,所以车间的温度特别高。可夏天城区车间里50℃的温度,大部分工人身体吃不消,而新宅镇的海拔高,气温低,正好弥补了这块短板。
经过反复对比斟酌,在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断“撮合”下,他下定决心返乡。
当700平方米的老礼堂被改造成标准化车间,土灶台换成现代化设备,李洪杰向村民演示着熬煮技法,此时,闲置多年的集体资产成了香饽饽。2024年,他从周边收了500吨梨子,冷库让熬制周期从7月延长到12月,不仅收购武义地区的蜜梨,还通过山海协作收购了一些海宁地区的蜜梨。
同年,李洪杰郑重地向新宅镇党委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看来这一决定并非偶然,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他看到了镇党委为乡村振兴付出的努力,更被身边党员“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深深触动。为了改建厂房,镇里的工作人员主动与村里进行协商,让他迅速落户,因为建设厂房需要一些政策处理,党员干部三天两头带着他往县城跑,让他少走弯路……这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党员,让他对“中共党员”四个字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入党后,李洪杰的身份从“创业者”转变为“乡村CEO”。作为新宅镇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他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正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电商”模式,参与设计“我在新宅有块地”认养项目,让金华、杭州的家庭认领高山农产品,将梨膏、茶油、茶叶等特产统一包装,打造“深山好物”IP;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开设“新宅山货”直播间,并邀请杭州上海大主播,现场带货,单场最高销售额破10万元。
从滞销梨到“金膏银露”,从深山建厂到全域振兴,党员李洪杰用9年时间熬出了一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变形记”。李洪杰说未来他要将农产品的“滞销难题”转化为“党建课题”,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党旗红”映照“产业金”的共富故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