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14:14:28
来源: 无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一方清甜,振兴有方”实践服务团深入义乌李祖村,以梨膏糖产业为切口,解锁传统村落的共富密码。这是浙江财经大学推动“千万工程”实践育人,探索高校智力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的治理理念“乡村要留住年轻人的胃,更要留住他们的梦”正在落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工坊”模式,李祖村的梨膏糖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到文创的全产业链。起源于唐代的梨膏糖古法工艺,在青年创客的加入下焕发生机。疫情期间,梨膏糖因润肺功效供不应求,如今还开发了棒棒糖、梨膏勺等新品。在村咖店里,咖啡师将梨膏糖与拿铁创意融合,推出“梨想拿铁”,服务团成员受启发研发出“梨想豆乳”“梨膏柠檬水”等新品。
服务团成员在李祖村梨文化创意中心的直播间里热情讲解非遗梨膏糖工艺,将大学生的朝气融入传统带货,还同步在微信、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实践日志,以“短视频+社交帖”构建传播矩阵。市场调研小组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走访23家店铺后提出开发“梨膏糖文创盲盒”的建议,成员王瀚的调研笔记里记录着详细数据,为产业升级锚定方向。
从“空心村”到“创客村”,李祖村的蜕变印证“千万工程”实践智慧。方豪龙将其治理逻辑概括为“文武火交替”,既需坚守非遗技艺的“文火慢熬”,也需拥抱创新的“武火猛攻”。服务团队长张传皓表示,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让李祖村的“清甜”经验照亮更多乡村的共富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