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吾与吾乡] 观音豆腐

2025-07-03 06:00:02

来源: 无

作者: 虞彩虹

我不太确定,如果再次遇见,是否还能很快认出它来,那种叶子能做成豆腐的柴树,俗称豆腐柴。

多年以后才吃到的柴叶豆腐,复活了那个久远的过往。那时应该还很小,我们住在老屋,村里公路边的小山坡还在,母亲指着小山坡上开花的树枝,告诉我它的叶子能做豆腐。仅此而已。记忆中母亲并没有做过柴叶豆腐。她不给做的,不给吃的,便也情淡缘浅。

做柴叶豆腐,五六月开花前的柴叶最佳,厚实有料又不至于太老。将采摘的叶子洗净,用开水烫熟,装入纱布袋,像沥番薯粉一样加水揉搓,挤出汁液。再在汁液中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豆壳灰水,就能慢慢凝成豆腐了。这些都是前辈告诉我的。前辈上班之余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山上,他常常赠我自己种的菜蔬,也曾赠我自己做的柴叶豆腐。

这么说来,那回母亲都已经看到豆腐柴了却不给做,应该不仅仅是体弱少力,还因为豆腐柴已经开花,不再适合做豆腐了。

吃柴叶豆腐的次数屈指可数,记忆中我跟先生都曾从菜场买过,买来后都是加了葱姜蒜炒的。唯有去年,到朋友的姐姐家体验挖贝母时,吃到她姐姐做的凉拌柴叶豆腐。那是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柴叶豆腐了,除了配料好,豆腐本身口感也特别细腻,颜色不似往常看到的那样深绿,而是少见的翠绿。那晚菜肴满桌,至今回想,似乎只记得那一盘柴叶豆腐了。

柴叶豆腐也叫观音豆腐,听名字就知道背后有观音救人于饥荒的传说。能做成嫩滑的豆腐,那是一片叶子对人最为柔软的表达。初夏的磐安,很多农家的餐桌上,就已经有一盘柴叶豆腐了。我不知道隔壁东阳市是不是也有,但我能想象,如果东阳的朋友来,他们一定会边吃边说,好吃,真的好吃,怎么磐安的东西都这么好吃。春天里他们就是这么说磐安的春笋的。这样想的时候,我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扬。

同是豆腐柴,长在不同的地方,吹着不一样的风,淋着不一样的雨,又经了不同的手,制作出来的柴叶豆腐,也许真的会有不同的味道。就像腌菜,有的人随随便便腌都好吃,而有的人就算很讲究依然腌得不够好吃。莫非真如他们所说,每个人身体中的菌群菌团不一样,腌菜的味道就由手上的菌群菌团说了算?当然,未经加工的柴叶豆腐除去一股淡淡的清香,并没什么味道。这绿色的豆腐,同样跟葱姜蒜小米辣结合,拿来炒跟拿来凉拌,带出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凉拌,用白糖还是用葱姜蒜,味道就更加不同了。

近年,家里有人买菜做饭,我已经很久没去菜场了,感觉跟生活之间好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其实,我是喜欢去菜场的,因为在那里会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物产的丰富,以及我们是如何幸福。如果再在菜场见到柴叶豆腐,就算它看起来没有那么细腻,吃起来味道也会差一点,我还是会无法抵挡那绿茵茵的诱惑,执着地买上一块。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总有那么一些人将目光越过地里种植的蔬菜投入到山野。这绿色的豆腐跟其他时令野菜一样,不仅仅提醒我们时序的更替,更是能让我们的餐桌乃至我们的生活活色生香。

从儿时的遇见到吃到由它做成的豆腐,中间隔了很多年。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柴叶豆腐的制作过程,还知道了豆腐柴的学名叫腐婢。我好像越来越喜欢那种需要慢慢品才能感受到的淡淡香味了。了解一片叶子,我用了几十年的光阴,就像从前母亲那些让我不以为然的话,也花去我几十年的光阴,才慢慢咂摸出其中的味儿。人生很多事情大抵也是如此。

四季更替,人生一往无前,之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有再见到过豆腐柴。也许见到过但我都不以为意,只选择记住那一次。那遥远的情景既清晰又模糊,每每想起,心中便漾起缕缕温情。做了母亲那么多年的小跟屁虫,一棵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的豆腐柴,竟然成了我儿时记忆的一个绳扣,它给我那段生活打了个结,不至于让记忆消失得了无踪影。时间真是狠心,让我丢失了那么多东西,好在还有一些像那棵豆腐柴一样的东西,替我保住那段幸福无忧生活的记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