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19:20:42
来源: 无
盛夏的义乌市赤岸镇,热浪与热忱同频共振。近日,在嫣冉家庭农场,银灰色的循环式干燥机正吞吐着金黄的稻谷,环保型热风炉的嗡鸣声与稻香交织——这座投资300万元的新型烘干中心,不仅为本地农户提供高效服务,还将辐射东阳画水镇,惠及更多耕作者。“有了这套烘干系统,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农场负责人朱雪江站在科学规划的烘干区和干谷仓区间,脸上写满了踏实。
上半年,赤岸镇以科技赋能田野,用匠心雕琢乡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
科技嫁接传统: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
在山盆村的杨梅林里,自动喷淋系统正织就水雾网络,省级“双强”项目的标志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公里外的元法茶园内,智能化萎凋机正替代传统晾晒,茶叶在恒温环境中悄然蜕变。这两个获补300万元的标杆项目已完成80%建设,即将让“赤岸杨梅”和“赤岸绿茶”品牌增值三成。
东朱村2000平方米智能化育秧大棚、山盆村3000平方米杨梅设施栽培基地、雅端村25亩精准滴灌系统……上半年,数据见证着这场正在赤岸镇发生的“农业革命”。该镇“机器换人”项目数量占义乌全市50%,清溪村覆盆子基地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旁堆叠的快递单,成为品质最好的说明。
数字重塑乡村:从“信息孤岛”到“未来共享”
昨天上午,后山村的数字云平台正滚动着出租屋信息。村民笑着说:“现在找房子租房子可以通过系统上完成,可帮了我们大忙!”这个投资3670万元的省级未来乡村,已建成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9个应用场景。
目前,清溪市级未来乡村也进度过半。更令人瞩目的是,上吴村的共富大楼完成整栋出租,租金高达52万元。上半年,赤岸镇共建设共富大楼9个,4座已投产,预计年增收最高可达150万元。
生态转化价值:从“沉睡资源”到“绿色银行”
吴溪河畔提前竣工的生态步道蜿蜒如带、柏峰灌渠的碧水倒映着三三两两散步的村民……“每天晚饭后绕着河堤走一圈,吹吹风、看看景,浑身都舒坦!”村民陈先生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投资5000万元的吴溪治理二期工程提前三个月竣工,不仅彻底消除了12处防汛隐患,更让这条母亲河重焕生机。在群山环抱的蒋坑村,应急水源工程让该镇饮用水达标率锁定100%。
“科技是新农具,数据是新农资。”赤岸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赤岸镇将深化数字农田建设,提速吴溪治理等重点工程,让更多惠民成果在赤岸沃野生根开花。科技赋能的田畴、焕发新生的古村、水清岸绿的河湖,正共同勾勒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