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兰溪   正文

38年老油坊,承载几代人的舌尖记忆

2025-07-04 06:37:31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叶佳

兰溪市梅溪河畔,一座矮小的榨油工坊里,每天飘出的阵阵香味弥漫整个村庄。工坊里的榨油机器轰隆隆运转,一粒粒饱满的菜籽经过高温炒制、压榨,转变成一滴滴醇香浓郁、时刻萦绕在柏社乡几代人舌尖上的记忆——土菜籽油。

柏社山水间,溪水长流,远离城市喧嚣的侵袭。古往今来,油菜种植在勤劳的农民手中始终延续。每年9—11月,农民们将油菜种下,历经严寒冬雪、茁壮成长,在来年3月份,金黄色的油菜花骤然绽放,与青翠山峦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柏社乡,人们种植油菜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丰富经验的积累下,夏收时总能收获到最饱满丰润的油菜籽。

今年60岁的叶建新是土生土长的柏社乡桥头村人,他经营的榨油坊也历经38年岁月,从弱冠到花甲,叶建新大半生都奉献在这金黄喷香的菜籽油里。高高瘦瘦的叶建新,话不多,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接待着前来榨油的村民。在村民的印象里,叶建新夫妻一向待人和善。“他们两夫妻做人非常正直,服务态度也很好,”在油坊等待榨油的陈阿姨说:“他们是周边出了名的好人。”陈阿姨是隔壁村溪滩徐人,每年5月份,都会来到叶建新的榨油坊榨油,如此已有30年有余。

据她介绍,榨油坊原本位于桥头老街,后来叶建新夫妻将工坊搬迁至万安桥头。“有一年雨水特别多,路面上的水排不出去,都快满到榨油坊了。得知情况后,周边很多村民都来帮忙,一袋一袋将菜籽搬到安全位置。”陈阿姨乐呵呵地说:“他们夫妻俩平时做人好,所以他们家遇到困难,大家都主动去帮忙。”

如今,随着工坊生意越来越好,年岁渐长的叶建新把榨油手艺传授给女婿赵飞杨和90后的女儿叶燕燕,带着他们一起经营榨油坊。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的叶燕燕,对油菜有着浓厚的情感,对油坊发展也有年轻人的市场化理解。虽然油坊的主心骨还是父亲叶建新,但在这五六年的接班学习过程中,叶燕燕和老公从一窍不通逐渐变成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炒制、压榨、离心机过滤、水化精炼、沉淀等每个步骤都熟记于心,减轻油坊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意来源。“我们家全年无休,都在榨油,下半年更忙,基本上每天都在榨油。”叶燕燕笑着说,“现在周边乡镇如马涧,甚至远一点连建德都有人过来榨油。”叶燕燕介绍,油坊每天能榨4000—5000斤菜籽,出油1600斤左右,除了加工榨油,油坊还售卖成品油,每天最多能销售五六百斤。

“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初心不能变。”叶燕燕说。如今,快递单子越来越多,叶燕燕一家子更加忙碌,在叶燕燕的微信朋友圈,每天发的几乎全是和油坊相关的状态。在她最近发的一条朋友圈里,凌晨5点多,油坊机器就轰隆作响,十多名村民已在门口排队等着榨油。“每天早上5点多就开始营业了,忙不过来。”叶燕燕一边忙着称油、算账,一边招待客人。“老一辈不懂宣传,所以我想靠网络的力量,让品牌的名声传递更远。”叶燕燕说道。

年轻的90后夫妻,一步一脚印,踏实地让心中所想逐步成为现实。为了做大做强菜籽油品牌,叶燕燕夫妻俩将工坊重新选址,注册成立“季广馥”公司,按照生产标准建立独立的操作间,统一使用食品级油壶。“食品安全不能马虎,这是做人的底线。”叶燕燕说道,随即便在朋友圈发着最真实的状态。“从原材料到榨油过程再到成品油,我都会拍下来发给网友们看。”她说,生产透明化,能让消费者看着放心、吃着安心。除了朋友圈,叶燕燕还在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时开通账号,发布着工坊的榨油日常,逐渐积累了一些粉丝,一切向好。

近年来,榨油坊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除了菜籽油,油坊还加工销售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等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