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新宅高山飘香⑤|陈献军用6年在荒山种出“共富茶”

2025-07-08 14:33:03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凌晨5点,武义新宅镇海拔700米的茶山上,陈献军和工人们已戴着草帽、握着锄头,穿梭在茶树间。7月的热浪还未完全席卷,但闷热的空气里早已弥漫着蒸腾的暑气。为了坚持有机种植,杜绝除草剂的使用,这片420亩的茶山全靠人工拔草。

陈献军和妻子弯着腰,熟练地拔除茶树下的杂草。6年前,他们放弃建筑工程生意,返乡承包这片荒芜多年的老茶山。如今,在他和妻子的悉心照料下,龙井43号、春雨一号、安吉白茶等新品种茶树长势喜人。


PART 01

养殖来钱快

但带不动乡亲,我选种植!

陈献军是新宅土生土长的村民,此前一直从事茶叶收购与建筑工程承包。彼时他经营的茶叶收购生意已覆盖浙中地区,建筑工程承包也做得风生水起。茶叶收购的季节性与建筑行业的波动性,让他萌生了返乡再创业的念头。

2018年,当他带着资金与经验返乡时,创办了武义清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却投资种植与养殖间举棋不定。新宅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军良和他推心置腹的一番话,成了他的定盘星

他对我说养殖来钱快,但风险大,还带不动太多乡亲共富;种植虽要熬上三年,但能让大伙都有活干、有钱赚。陈献军说,这番话对他触动很大。

2019年,他和妻子承包下新宅村420亩老茶山。面对老化的茶树,夫妻俩引进龙井43、春雨一号等新品种,坚持有机种植,同时保留少部分老品种。只是,他们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PART 02

以为种茶简单

结果第一年就交了“天价学费”

2020年,刚种下一年多的茶苗,1/3都夭折了。原来,他们按照传统开沟种植法将茶苗根系浅埋表土,根系没有深入土壤之中扒开泥土发现根系未深扎时夫妻俩懊悔不得了这次失败,让他明白光有热情不行,还得懂专业,冬天他们及时进行了补种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来。2022年的高温少雨天气让他们真的栽了跟头。因为缺少水分,2/3的茶树枯死,妻子傅丽仙坐在焦枯的茶树园里直掉眼泪。

这也让夫妻俩深刻意识到,一个好的茶园,不仅要会种植,还要有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在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和新宅镇人民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为高山的茶园建起喷灌系统。这次经历,也让他们铁了心走科学种植的路子。

如今他的茶园已成为有机认证茶园,并获得了武义县示范性家庭农场。

PART 03

百万元茶青款发出去

比我自己挣钱还高兴

历经6年的艰辛耕耘,陈献军的茶山今年终于迎来丰收。而不仅丰收,陈献军也完成了最初的心愿,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3月,走进陈献军的茶厂,制茶机轰鸣声中飘着清雅茶香。从茶山到车间,他构建起--全产业链龙井43号的豆花香、安吉白茶的鲜爽、春雨一号的醇厚,在智能化生产线里完成华丽蜕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仅在茶青收购季,他便新宅镇的村民支付了百万元货款,茶山发放工人工资每年已经超过了7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数十个家庭的稳定收入,是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看着乡亲们能在家门口赚钱,比我自己挣钱还开心。陈献军说,今年他又包下了一座荒山,进一步扩大有机茶种植规模,打响自己的品牌——“新芊”,让武义新宅高山有机茶走得更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