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5:30:19
来源: 无
编者按:今年是金义新区设立5周年。5年来,金义新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干就干一流、做就做极致”的拼劲闯劲,持续掀起“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新热潮,不断开创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为全面展现金义新区发展的丰硕成果,凝聚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为决战“双千亿”新征程鼓与呼。金华传媒金东中心即日起推出“大干快上·蹲点一线”系列报道,生动展现金义新区大干快上的蝶变场景、改革案例、创新经验、代表人物……此为第2篇。
7月8日,记者走进金东区赤松镇桥里方村卫生室,全科门诊、心电图室、化验室、输液室等功能科室划分明晰;心电图仪、血液分析仪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这个以前只能为本村村民开药打针的卫生室,摇身一变成了辐射周边6个行政村的中心村卫生室,能查能测的项目更是多了许多。
“方大伯你来了,先量个血压。”上午9时,全科医生邵锦霞热情地招呼桥里方村民方大伯坐下,戴上听诊器量起了血压。随后,方大伯熟练地脱去鞋子,邵锦霞弯腰伸出手指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血压都正常,但是脚部的日常保健要注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像爱护颜面一样爱护双脚。”一番叮嘱过后,方大伯点了点头,满意地离开了。
桥里方村位于赤松镇北侧,周边聚集了石耕背、岗上等6个行政村,覆盖人口超8000人,村民就近就医需求迫切。为了让村民就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金东区将新改扩建村卫生室工作纳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新建了80家公办村卫生室,并对桥里方村卫生室等一批基层卫生室进行软硬件提升,全力构建“家门口”健康守护网。
去年,金东区还为桥里方村卫生室购置了检查检验设备,并设立了金华首个村级中医夜门诊服务点,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享受针灸、按摩、耳穴压豆等中医夜门诊服务。
邵锦霞介绍了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后带来的变化:“原先村民多数只是到卫生室配药,稍微复杂的疾病看不了。改造提升后,卫生室还配置了即检实验室,以前做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要到大医院,现在村卫生室就能看,许多病症检查不必出村。”
针对民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金东区还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市级医院、区级医院专家到村卫生室坐诊。“以前看病要坐车去市里,像我们这种不会手机挂号的,一大早就得去排队,中午才能叫到号,现在村卫生室能看专家号,还能刷医保卡,看病方便又省钱。”说起卫生室的变化,赤松镇下塔山村村民郑菊媗连连称赞。
“老百姓怕进城看病,无非是两点:一怕路远折腾,二怕花钱无底洞。”邵锦霞说。去年,金东区还对所有公办村卫生室完成了“集采药品进卫生室”和医保结算“村村通”工作,显著降低了村民的医疗费用。
此外,针对乡村医生后继无人问题,金东区组织卫健局、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等多部门出台《金东区百名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培养方案》,以定向培养、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招引培育本地大学生村医,计划用8年时间打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村卫生室从业队伍。目前首批培养的29名学员已完成岗前培训,已入村开展基本公卫服务。
陆陆续续为村民诊疗后,时间已来到中午。邵锦霞一边仔细翻阅着问诊记录,一边告诉记者,对重点人群,村卫生室建立了信息台账,收录患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等信息,定期电话、微信随访。“每位村民的健康状况,我们都熟稔于心。如有治疗需求,我们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如需转诊,我们即刻汇报上级部门,安排紧急转诊。”邵锦霞说。此外,平日里她也会到村里的小广场,为村民们量血压、测血糖,耐心解答健康问题。
“作为乡村医生,守护村民的健康,我们责无旁贷。”邵锦霞说。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
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金东区以构建群众就医“15分钟服务圈”为目标,全力推进公办村卫生室建设,多部门齐发力实施大学生村医“引育留”行动,创新开展村卫生室创“星”管理,打造特色健康服务,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持续发力,化堵点为亮点,打通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金东区建设公办村卫生室共计141家,已实现全区80万人口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全覆盖,让广大居民可以就近享受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