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7:15:59
来源: 无
讲述人:浙江省金华开发区汤溪镇越溪白鹤村村民、民宿老板娘 郑红珠
2019年,我开始在村里经营民宿,民宿是一幢新改造的三层中式小别墅,坐落在厚大溪畔。每天清晨打开门,能看见厚大溪像条碧绿的绸带,绕着村子缓缓淌向远方。站在露台上望着水面掠过的白鹭,我总忍不住想起1997年我刚嫁到村里的场景,那时的厚大溪,可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那时,厚大溪是条野河。岸边没有像样的路,长满半人高的茅草,汛期一到就漫上岸来,有时会把村口的菜地淹得一片狼藉。有段时间,村里人嫌它碍事,倒垃圾、堆柴火都往河边凑,夏天一热,下游的水会泛起绿藻,连洗衣裳都得挑上游的水。
真正的转变是从2014年开始的。那年春天,汤溪镇的干部带着测绘队来河边量了半个月,说要搞“五水共治”。先是来了挖掘机清理河底的淤泥,接着又修了青石驳岸,连河边的泥巴路都铺上了青石板。
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吹到越溪白鹤村,做水利工程项目出身的村支书陈定粮,不但将厚大溪堤坝改造成景观长廊,还用省下的钱建起了第一个游乐设施——丛林探险索道。最让人感到稀奇的是,河岸边那片老枫杨林被挂上牌子,说是“古树群保护区”。有回我跟养护树林的老师傅搭话,他说这些树能固土护岸,还能给鸟儿做窝。
变化是一点点显出来的。第二年夏天,我发现河里的鱼多了。傍晚蹲在埠头洗衣服,能看见成群的溪石斑游来游去。有天清晨,我居然在对岸的浅滩上瞅见了几只白鹭,它们成群结队站在水里,像从画里裁下来的似的。
2018年,在村两委带领下,全体村民以入股的方式自筹资金100余万元,依傍厚大溪带来的自然禀赋,投资建设卡丁车、田野小火车等娱乐项目,吸引了一个个研学团队前来打卡,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2019年,我将村口的老房子改成民宿,就是看准了村庄的机遇。没想到开业第一个周末,就有两对小年轻从城里找来,说在网上看到了厚大溪的照片。他们坐在露台上喝茶看河,说这水比城里的公园干净多了。
那年夏天,来的客人就像河里的鱼群似的,一波接一波。有带着孩子来玩水的,有扛着相机拍白鹭的,还有公司来搞团建的。有个上海来的客人住了五天,每天早上都沿着河边走一圈,说这水比他们那儿的矿泉水还清甜。他临走时跟我说:“你们守着这么好的河,真是福气。”
现在的厚大溪,早就成了村里的“金腰带”。沿着河岸走,能看到村里修的木栈道和观景台,通过水环境治理、河长制等工作,厚大溪水质常年维持在Ⅱ类。我家民宿的菜单也跟着河走,岸边的马兰头、后山的野笋,城里客人就爱这口鲜味。守着这条河过了二十多年,我总算明白:原来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如今我家民宿每年能为我带来五六万的收入,每当有人问我经营秘诀,我总会指着窗外说:“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守着这条厚大溪,做个实在人罢了。”
【记者感言】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一条河的重生从来不止是水变清、岸变绿,更是人在与自然共生中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从“五水共治”开始,到青石驳岸、枫杨林的精心呵护,再到研学、民宿的业态创新,厚大溪畔的越溪白鹤村每一步都踩着“生态优先”的节拍。当溪石斑重返河道、白鹭驻足浅滩,当城里游客为一口“鲜味”远道而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河的重生,更是乡村价值的重构,原来清水绿树真的能变成金元宝。在厚大溪畔,生态保护不是抽象的概念,当游客为河景而来、为乡愁停留,当村民从“靠天吃饭”变成“靠河致富”,这条河早已超越了水利的意义,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情感纽带。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