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7:45:52
来源: 无
编者按:今年是金义新区设立5周年。5年来,金义新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干就干一流、做就做极致”的拼劲闯劲,持续掀起“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新热潮,不断开创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为全面展现金义新区发展的丰硕成果,凝聚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为决战“双千亿”新征程鼓与呼。金华传媒金东中心即日起推出“大干快上·蹲点一线”系列报道,生动展现金义新区大干快上的蝶变场景、改革案例、创新经验、代表人物……此为第4篇。
7月7日,记者走进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智能化生产线如银色长龙奔腾不息,机械臂精准抓取,传送带高速运转,空气里弥漫着牛奶的醇香。车间外,“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园!”的标语随着运输车辆的轰鸣声,传向远方。
通道上,董事长李国平的身影悄然出现。他身着工装,脸上漾着和煦的笑容,目光扫过飞速运转的灌装线,最终停留在一瓶刚刚下线、还带着余温的甜牛奶上。这瓶奶,浓缩了他从3头奶牛起步到A股上市企业掌舵人的30年风雨,更承载着他视为生命的两个字——诚信。
时间回到1983年。20岁出头的李国平做了一个大胆决定:用辛苦攒下的近万元资金,买回3头奶牛。这在当时近乎孤注一掷。凌晨挤奶、蹬车挨家挨户送奶的艰辛,成为他诚信经营的第一课——“奶要新鲜,账要清爽”。这份朴素的坚持,如同种子深埋。10年后,他创立了“李子园”。凭借过硬品质,“李子园”迅速成为金华人餐桌上的常客,2002年销售额飙升至4.3亿元,成为浙中大地响亮的品牌。
创业的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2008年,行业寒冬突至,“李子园”遭遇重创:销售断崖下滑、资金链紧绷、生产线被迫收缩。最艰难时,年销售规模从5亿多元骤降至2亿元。站在风暴中心,李国平的选择掷地有声:“再难,奶农的奶款一分不能欠,经销商的货款一天不拖!”这份危难时刻对诚信底线的死守,赢得了奶农和经销商的信任与同行,成为企业日后东山再起的根基。
诚信之于李国平,不仅是危机时的盾牌,更是融入骨血的日常。2007年,饲料价格飞涨,奶农挣扎在亏损边缘,“李子园”自身经营也步履维艰。面对双重压力,李国平毅然将鲜奶收购价提高30%。“看着他们愁容满面,我心里过不去。我们咬咬牙,一起挺过去!”2016年,金华厂区突遇停电导致产能不足,面对省内经销商的供货合同,他立刻下令:不惜代价,从千里之外的四川子公司紧急调货!高额跨省运费让财务心疼,他却说:“答应了的事,赔钱也得做到。”
坚守诚信的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李子园”团队不断突破边界,产品从单一甜牛奶拓展至零蔗糖系列、“每日五黑”植物奶等60余个品类。全国五大生产基地布局完成,年产能达40万吨。不仅如此,位于曹宅镇的李子园二期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4.3亿元。
在厂区,李国平那句“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干事”的座右铭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更化作了企业的温度。包装车间里,数名残疾员工在适配岗位上熟练操作。“在这里,我们靠劳动养活自己,有尊严。”一位员工说。创业至今,李国平累计安置了130多名残疾人就业,带动企业周边600余名农民增收。
自2020年起,一瓶瓶走向全国的“李子园”牛奶,悄然汇聚起另一种力量——每售出一瓶,便自动捐赠一分钱进入“李子园公益基金”。今年5月,这个新区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已迈入第二个千万级捐赠周期,源源不断反哺这片热土。
从三头奶牛到现代化上市企业,李国平用一瓶奶的温度,诠释了金义新区“干就干一流、做就做极致”的精神内核。他的创业故事证明:诚信的根基扎得越深,企业乃至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就越磅礴。在新区迈向“双千亿”的新征程上,这份源于一瓶奶的坚守与温度,正汇聚成砥砺前行的澎湃动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