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东   正文

曹宅八旬老中医 悬壶济世六十载

2025-07-10 12:58:27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金佳衡

在曹宅镇中心卫生院,清晨七点的诊室里总有一抹熟悉的身影。82岁的洪时清早已端坐桌前。白大褂上散发的草药清香,是这位出生于1943年的市级名中医从医六十载的独特印记。六十年来,他深耕中医骨伤科领域,用一双妙手抚平了无数骨伤痛楚,在临床一线书写着医者传奇。

自投身中医骨伤科工作以来,洪时清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在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疑难病症治疗方面,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复杂病症,他总能凭借深厚的医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精准诊断、对症施治。

在洪时清多年行医路上,每个康复病例都是一段不一样的故事。记得孝顺镇胡塘村村民楼法根被抬进诊室时,创伤性气性坏疽已让他的下肢变得肿胀不堪。在楼法根生命垂危之际,洪时清大胆运用黄氏骨伤科流派疗法,结合西医进行抢救,经过一个多月的隔离抢救治疗,不仅挽回了楼法根的生命,更让他恢复了下肢功能——这样的奇迹,在他的从医史上屡屡上演。

洪时清案头堆叠的数篇学术论文里,字里行间满是临床智慧的结晶。作为金华市首批、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洪时清始终致力于中医骨伤技艺的传承。带教时,他常叮嘱弟子:“手法要练到闭着眼都能摸准骨缝,草药要认得清开花结果的模样。”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手把手指导临床操作,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所学。通过“传、帮、带”的形式,30余名弟子在他的指导下成长,其中4人成为市级学术继承人,让黄氏骨伤流派的精髓在诊室的药香中代代相传。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金华市黄氏骨伤科流派的学术经验,他在退休后仍继续发挥余热,完成市科技项目《金华市黄氏骨伤科流派学术经验的挖掘和创新课题》,整理编著黄乃聪先生遗著《伤科心法》初稿,将临床智慧凝结成学术成果。从市、县卫生先进工作者到中华骨伤功勋奖,诸多荣誉加身的他,却总说:“患者康复时的笑脸,才是最好的奖状。”

如今,有许多周边县市的患者慕名来到他的诊室。六十载寒来暑往,这位“骨伤圣手”用仁心仁术证明:真正的医者,永远在通往患者健康的路上步履不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