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07:31:05
来源: 无
10后吴思彦(10岁,婺城小学学生):《金华晚报》是我们家书柜上的常客,爸爸说他就是看着晚报长大的。上小学开始识字后,我把晚报当成老师,它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也把在晚报上发表文章当成了自己的目标。晚报30岁生日快乐,希望晚报一直办下去,陪伴一批又一批小朋友快乐成长。
00后汪哲宇(20岁,浙师大学生):《金华晚报》的新闻见人见事、鲜活有趣,我常常能在这些文字中感受到金华人的热心与友善,也渐渐读懂这座城市的人文味。每一个看似寻常的“小人物”都能展现出巨大的力量,而《金华晚报》就是这个“放大镜”。今年是《金华晚报》创刊30周年,衷心希望晚报越办越好,为我们发现更多美丽的金华风景线。
90后吴承俭(29岁,律师):这30年,时代浪潮里人和事都在改变,不变的是晚报始终像面镜子,映着八婺大地的晨光暮色,照着市井巷陌的烟火暖凉。希望下一个30年,晚报能继续在“变与不变”中越来越好。
80后徐敏(38岁,单位职员):《金华晚报》犹如婺州大地的一双“慧眼”,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记录着百姓的生活。每每翻阅,总能从中品味出温暖的“人间烟火”,感受到温情的“烟火人间”。愿未来,《金华晚报》继续一路繁花!
70后朱文灏(52岁,媒体工作者):作为曾在《金华晚报》挥洒过青春的新闻人,至今依然记得那段艰辛却又闪闪发亮的时光。值此而立之际,愿《金华晚报》继续以纸为介、以融聚力,在融媒浪潮中守正创新,讲好金华故事,再谱新闻华章,绽放璀璨光彩。
60后胡爱萍(61岁,农民):我的女儿、外孙都是《金华晚报》小记者,我觉得这份报纸不仅是新闻纸,更是无数孩子的“文学启蒙书”。希望下一个30年,《金华晚报》继续守护少年的笔尖梦想,让婺州文脉生生不息。
50后王绍庭(72岁,单位退休人员):作为首批订阅者,我见证了《金华晚报》从黑白到彩色,从几版扩到厚厚一叠的成长之路。这份报纸,早成了咱老百姓的“知心人”。愿晚报陪我们走过更多春秋,看城市越变越好,日子越过越甜。
40后马骏(81岁,热心市民):这么多年,《金华晚报》早已不是简单的新闻载体,它就像个老朋友一直陪在身边,真正做到了“城乡烦琐归眼底,万家忧乐挂心头”。老朋友的30岁生日,我祝它“回看征途花遍地,拓开前景果满园”。
30后余金尧(88岁,退休工人):《金华晚报》创刊30周年,我这个“30”后祝福晚报今后墨香更浓,越办越好,把金华故事讲得更响、传得更远——30岁还年轻,正是闯的年纪呢。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