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金华晚报》创刊三十周年·那些人】应兆铭:“民歌之春”唱响金华好声音

2025-07-11 07:31:0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蔡文洁

上世纪90年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金华民歌的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护、传承金华民歌显得尤为重要。一场由金华晚报(当时为《婺州生活报》)和尖峰集团主办的金华民歌之春系列活动在市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

演唱会以“振兴金华民歌,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荟萃了我市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歌手,并特邀一级演员、义乌籍著名民歌演唱家谭丽娟以及青年歌唱家王一山、胡小娥等登台献艺。80多岁高龄的金华老民歌手方耀生,也应邀再次登台。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金华晚报发起金华民歌之春系列活动,对于金华民歌的传承创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是高瞻远瞩。”金华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应兆铭直到现在还记得演唱会的热烈场面,当时,应兆铭是金华群艺馆(现金华市文化馆)馆长,在音乐创作上已经小有成就。“受报社邀请,我全程参与了活动的筹办以及‘金华民歌十大金曲’的评选工作。”

金华民歌源远流长,是金华人民祖祖辈辈生活与理想、痛苦和欢乐的缩影。“在记者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金华民歌之春活动挖掘出了一大批真正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的歌曲。”应兆铭说,“十大金曲”中,除了《唱个山歌开开心》《李有松》《小弟歌》《青丝鸟》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炮工号子》等号子类型的民歌。活动结束后,省内外10余家报刊发表数十篇有关报道和文章,称赞系列活动是新闻媒介参与振兴地方民族文化的创举、善举。

金华民歌之春系列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还在于创新。“当时还挖掘了一批有词无曲的民歌,没想到会在未来生根发芽。”应兆铭说,整理完歌曲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金华民歌走向更大的舞台,后来和市文联原主席、作家王晓明合作,对这批有词无曲的民歌重新进行了改词和作曲,在保存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助力不少民歌走上了全国乃至国际舞台。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