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金华晚报》创刊三十周年·那些人】叶庆华:你们的妙笔生花赋予了平凡人不凡的时代意义

2025-07-11 07:31:0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汪蕾

2007年11月的最后一天,孟祥斌在城南桥上奋不顾身的悲壮一跳感动了金华城。这一天,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是在这天,《金华晚报》记者用相机定格的一张照片,成为此后15年里叶庆华的微信头像——照片中,年仅3岁的女儿孟诗妍天真地笑着,一旁是爸爸身穿军装的一寸照。

叶庆华记得,《金华晚报》记者是当天最早一批赶到的记者。当时,小诗妍就在她怀里,看着泪流满面的妈妈,稚声稚气地说了一句:“爸爸在河里睡觉,还不起来。”

第二天,这个细节随同新闻稿与照片被刊登在《金华晚报》头版。“我用孟祥斌的手机号码申请了微信号,这张照片一直是我的微信头像,直到3年前女儿上大学,为了让她少些关注和压力才换掉。”叶庆华说,这张照片是诗妍与爸爸的最后一张“合照”,每每看见,她就觉得丈夫一直与她们娘俩在一起。

后来,也是在《金华晚报》等金华新闻人的陪同下,叶庆华送孟祥斌的骨灰回山东老家,到杭州、北京等地领奖。“人生最艰难、最无助的一段日子,我是在这些记者朋友的帮助下一起扛过去的。”她回忆,在回山东的列车上,《金华晚报》的一名男记者一路抱着诗妍,孩子抬起头摸了摸叔叔的胡茬,笑着说:“我爸爸也有。”

2008年,金华晚报参与创作并拍摄了电影《孟祥斌》,当中有不少真实影像是首次披露。“第一次看时,我泪流满面。”叶庆华说。

也是在这一年,叶庆华写下了一篇日记《金华这个城市教会了我,什么是宽容,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真情》,发表在《金华晚报》上。她说,那段日子充斥着悲伤,但亦忙碌充实,她渐渐走出伤痛,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2017年,叶庆华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回金华,从这一年起,她开始关注老兵和烈属,加入志愿组织为烈士画像,给烈士寻亲,送烈士回家……

一晃,19年过去了。两天前,正好是孟祥斌的生日。叶庆华与记者面对面坐着,聊着这些年的往事,很多记者的名字、故事的细节她已经记不清,但书架上的两大本《金华晚报》剪报本记得。

这两本剪报是叶庆华收到的礼物:一本是东市街小学的一位老教师在2008年送给诗妍的,里面收藏着《金华晚报》上一整年与孟祥斌有关的新闻;另一本是不久前一位远在新疆的老人送来的,老人的女儿在金华工作,家里也订了《金华晚报》,老人很有心,剪下了多年来与孟祥斌有关的新闻。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孟祥斌的精神影响着无数金华人。叶庆华说,这种精神的传递中,少不了金华新闻人的力量。“是你们的妙笔生花赋予了平凡人不凡的时代意义。”在《金华晚报》创刊30周年之际,她送上祝福:“新闻人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那年那月那些人的故事,这些记忆从未在记忆的长河中消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