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07:31:30
来源: 无
1993年10月1日,《婺州生活报》创刊。周刊,随《金华日报》赠送。
1994年7月1日,《婺州生活报》改为周三刊。9月1日,《婺州生活报》更名为《金华晚报》。当年度,策划推出的“94金华民歌之春”活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省内外10余家报刊发表相关报道,称赞该系列活动是新闻媒介参与振兴地方民族文化的创举、善举。
1995年7月13日,《金华晚报》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全国公开发行,刊号为CN33—0092。当年,《金华晚报》文化专刊部策划推出的“95爱心金华”助残特别报道影响广泛,获中国残联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地市报获奖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言,并受到隆重表彰。
1996年7月,推出“有事找晚报”活动,半年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2000多件,《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评价,影响广泛。当年度策划推出的“重走红军路”“同心同行”援藏特别报道等,深入山区、高原,展示了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时代风貌,以及我市援藏干部为藏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面貌,受到读者好评。
1997年3月,组织“八婺扶贫纪行”系列活动,深入8个县市的40多个贫困山村采访,为贫困山区落实了一批帮扶项目,引起良好反响,国家新闻出版署、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报刊分别刊文介绍。同年度,开辟“婺剧角”等栏目,与“浙婺”一起,举行了“婺剧免费欣赏周末纳凉晚会”活动,送戏到社区,为振兴婺剧文化鼓与呼。
1998年12月,《金华晚报》获第二届全国晚报编校质量优胜奖。
1999年5月,首次派出体育记者赴越南采访奥运足球赛亚洲预选赛小组赛。10月,《金华晚报》记者赴西欧聚焦异国经济和文化,发回一组“西欧散记”。同年度,启动全市首届十佳小记者评选,以公开评选的方式,评出首届十佳小记者和优秀小记者。
2000年7—8月,推出首届读者节。读者节期间,先后组织了志愿者消暑大服务、小记者开开心心学习会、证券知识讲座、幸运读者旅游等,上万读者受惠。
2001年,《金华晚报》出全彩报。4月12日,《金华晚报》在东阳、义乌、永康市区实现当天投送。
从2002年2月1日起,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市慈善总会(筹)联合推出了书画慈善义卖活动,筹得善款10.5万元,使见义勇为伤残者得到了资助,给20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同年度,惊动全国的“吊白块”粉丝案原告撤诉,《金华晚报》权益得到维护。此案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并作出批示,要求维护消费者和打假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7月,原告撤诉,本案告结。
2003年10月,《金华晚报》联合市妇联开通“6138市妇女儿童维权热线”,并创办新闻专栏“6138热线”,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2004年3月中旬,《金华晚报》和金华市区的红湖路社区联合主办了以“互帮互助、以德为邻、共创文明”为主题的红湖路社区首届邻居节,表彰了12位好邻居,同时进行了社区邻里艺术作品展、趣味运动会及邻里座谈会等。
“昨夜今晨”是《金华晚报》的品牌专栏,为了让更多更精彩的“昨夜今晨”新闻出现在版面中,《金华晚报》扩容,推出了“昨夜今晨”专版,每周推出5个版面,全新打造,更新、更快、更活。
2006年12月28日,《金华晚报》“胜平接待室”被评为金华市首届十佳栏目。
2007年10月,《金华晚报》设立新媒体工作室,推出“金晚网”。
2008年1月10日,《金华晚报》荣获2007年度“中国创新地市报二十强”。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96151部队、96164部队、金华市委宣传部、金华晚报和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电影《孟祥斌》,2009年11月在全国公映,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金华晚报与市文明办、市社科联和社区大学联合主办“市民大讲堂”活动,先后举办了50多场,惠及1万多人次。
2011年7月1日起,《金华晚报》正式增量改版,增加B叠,版面从原每周132个版扩为每周144个版。
2012•省名专栏
2012年,“6138热线”被评为浙江省新闻名专栏。《金华晚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
9月25—26日,《金华晚报》推出“百版庆生”活动,分别以“感恩金华 与爱同行”“晚报廿载 与新同步”两大主题,增出40个版,庆祝《金华晚报》20岁生日。
《金华晚报》送评的报告文学《姐妹》,荣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金华晚报》创刊21年来首次获全国新闻界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5年7月1日开始,《金华晚报》从原来的下午出报正式改为早上出报,市区与县(市、区)的10多万订户都能在中午12点前收到报纸,延长了阅读时间,提高了新闻的有效性。
2016年8月4日,《金华晚报》为横店影视城专门定制的创意广告——“金华人的身份证值钱了”头版和封底版,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后,成了爆款。
从2017年8月4日开始,由金华市文明办、金华晚报、中国电信金华分公司联合主办的“文明比邻 舞比快乐”首届广场舞大赛,在我市各县(市、区)陆续开展。此次大赛分海选、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全市100多支广场舞队伍参加了比赛。
2018年,《金华晚报》先后推出的《顶着高温 永康18岁小伙卖瓜筹学费》《捡手机被蛇咬 “女汉子”徒手抓蛇去急诊》《头部遭大货车碾压 幸亏头盔救一命》等报道,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后,引起了全国各大报纸、电视台、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发,成了全国网络爆款。
2019年8月23日,《金华晚报》社区生活服务平台——“金华邻通”正式上线,为广大市民提供兴趣社交平台,以及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菜买肉等各方面的生活服务。
2020年1月31日开始,《金华晚报》陆续开辟“众志成城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奋力夺取防控和发展双胜利”“复工复产进行时”“凯旋·致敬最美的你们”等专栏,每天推出专版,并推出6138战“疫”暖心热线,开设6138战“疫”暖心服务站栏目,为200多人提供心理疏导。推出“助农惠民100项目”,帮助农产品滞销的困难农户,同时为市民带去实惠。
在2020年3月、2021年5月改版的基础上,2021年8月16日,《金华晚报》再次改版。改版后的《金华晚报》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民生,版式变得更为精致。创新推出的“晚晴”“生活时空”等专栏、专版受到了读者欢迎。
《金华晚报》策划推出共同富裕主题报道《奔跑吧,山区县》,聚焦武义和磐安这两个山区县,看它们在共同富裕征程中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如何竞速,挖掘它们的创新举措、鲜活案例、硬核成果,有气势、有深度、有看点、有新意。
2023年,《金华晚报》策划推出的“我给亚运写封信”活动,角度巧、形式活、内容多,升格为全市倒计时100天的重磅活动。其间,《金华晚报》策划推出的藤球进校园——国家藤球队运动员与金华少年互动、当藤球遇上非遗等活动,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同年度,策划推出的“26个字母读懂金华”主题报道,入选“八八战略”省市主题展览。
同年度,“小记者云+计划”启动,获中国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创新项目、第三届地市党媒融合创新优秀项目、中国报业协会学习推介经营管理创新案例、浙江省报业传媒产业创新案例等。
《金华晚报》送评的通讯《“大侠”朋友圈》,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金华晚报》创刊以来,第二次获全国新闻界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
同年度,策划推出的“人文金华”“自然物语”“体验报告”等鲜活生动的全新版面和栏目,带领读者交融共振。策划推出“啊,父老乡亲,30年今访”“村歌嘹亮”“闪亮的名字闪亮的日子”等系列报道践行“四力”,沾泥土,带露珠,广受读者好评。
策划推出“微视界”和“寻新记”专栏专版,受到读者好评。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