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07:31:32
来源: 无
1994年4月16日,《婺州生活报》(《金华晚报》前身)一版报道《夏东亚要资助两名失学儿童》一文,引发了系列暖心效应,一时轰动金华城。而这也拉开了《金华晚报》人用一支笔写下温暖,暖化一座城的序幕。
夏东亚是当时兰溪市屈指可数的私营企业主。1994年4月,他希望通过《婺州生活报》资助两名失学儿童上学,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夏东亚想要救助失学儿童的消息刊出后,一时间来电、来信不断,为此《金华晚报》开辟了《希望工程·希望之桥》专栏,为热心人和失学少儿搭“鹊桥”。专栏连登3个月共11期,结成救助对子100多对,省成才基金会、共青团金华市委专门给报社颁发锦旗——“共架希望之桥”。
以此为开端,1995年11月,《金华晚报》与市教委联合发起为特困大学生献爱心的“结对助学”活动。半个月,30多位贫困大学生与爱心人士结成对子,尖峰集团等慷慨解囊,捐款50余万元,为后来建立“结对助学基金会”打下了基础。
担公责,扬正气,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多年来,《金华晚报》通过新闻报道、举办活动等形式,助残扶弱,持续引领社会正能量。
2002年,《金华晚报》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书画慈善义卖活动,筹得善款10.5万多元,使见义勇为伤残者得到了资助,给20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
2010年,云南、贵州出现百年干旱,《金华晚报》发起组织了“牵手云贵,共战旱灾”的“涌泉行动”,为灾区募集了10多万元捐款和物资,为当地500多名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2020年,《金华晚报》旗下金华邻通社区平台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益农中心推出的“助农惠民100计划”步履不停,先后帮助180多户农户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上市民餐桌,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2004年春节起至今,《金华晚报》每年与相关方面联合举办慈善年夜饭活动,用善心构筑新的长城,持续当好社会正能量的“扩音器”,激发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