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9:34:58
来源: 无
“我虽然是磐安人,还是第一次走进‘浙中蜜蜂第一村’,这个小山村太美了。”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大一学生丁金说,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收获满满,看到当地百姓就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尤其是自己找到了一个共富创意项目,回去后好好整理规划,争取在大赛中胜出并落地。
7月10日,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磐安专项赛山环片区实地调研在尚湖镇黄林坑村启动。本次大赛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磐安县尚湖镇人民政府、磐安县人力社保局、浙江知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浙江省44所高校的参赛师生、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组成百人调研团,深入浙江公布的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之一——黄林坑村,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鲜活密码,见证政府、乡村与高校携手共建“青年向往的六边形乌托邦”的生动实践。
这场大赛不是传统的考试,而是一张邀请大学生共绘山乡未来的“英雄帖”,赛事包里还准备了详细的调研手册。当他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山环锦囊”,意味着拥有了一个更光荣的身份——尚湖山环片区的“乡村体验官”与“振兴创意师”。
根据活动安排,120名大学生分为6个调研小组,分别对应“数字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4条主题线路,深入村民家中访谈,拍摄村落影像,详尽记录村民的生活变化与心声。
山环片区高品质的高山生态茶、天然淳厚的野蜂蜜、绿色有机的高山蔬菜已小有名气,但如何让它们插上品牌的翅膀飞得更远?如何让这些好物走出深闺?如何让农房变客房、茶园变乐园?这些沉甸甸的“问号”,期待这群00后年轻人在山水秘境、人文故事和活力产业三个“盲盒”中找到答案。
作为尚湖镇乡村振兴发展轴上的重点村之一,近年来,该村借助“六边形乌托邦”品牌引入研学、露营、音乐节等多元业态,逐步形成“村景共生、业态互补、农民共富”的新格局,成为尚湖镇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我是贵州人,这里的乡村比我们家乡漂亮多了。我家也养蜂,不是长的蜂桶,而是横的蜂箱。”浙江财经大学广告学大三学生龙兴宇说,自己不注重能够在大赛中胜出,但会把今天看到的、听到的乡村振兴故事传递给家乡人,这不仅是一次大学生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家乡与他乡的一次双向奔赴。
组织方浙江财经大学的孟言蹊老师对黄林坑村深有感触。当她问村里的一名小朋友有什么愿望时,他的回答是“希望小山村更漂亮”。“连小朋友都有这样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探寻到乡村振兴的密码,将创意项目变成现实留在小山村。”孟言蹊老师说。
傍晚时分,调研团返回黄林坑村,在溪边长廊参加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百人长桌宴。村民们将一道道红烧肉、生炒鸡、山野时蔬端上长桌,学生们一边品味地道的乡土滋味,一边与村民热络攀谈,笑声不断。“跟村民们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比在学校食堂吃盒饭有意思多了,很多灵感就在饭桌上碰撞出来了。”一位大学生兴奋地说。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社会大课”,也为磐安在重点村培育、品牌打造、青年人才引入等方面积累了可贵经验。通过调研团队的深入走访,更多智慧与创意将在乡村落地生根,也让更多青年真切看见乡村的希望与未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