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15:59:36
来源: 无
盛夏时节,武义县西联乡的荷田栈道旁,粉荷摇曳生姿,少年笑语盈盈。本周西联乡迎来5个研学团共600余名师生,不仅有小学生还有高校学子。这场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乡村研学热潮,不仅让孩子们在自然课堂中收获成长,更通过“研学+”模式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这条线路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期待!”茭道小学带队教师宋远程说。
“摘箬叶、包粽子、看木偶戏……每个项目都好玩到不想走!”学生孙锦正说。
作为武义县青少年宫与西联乡联合打造的研学路线,该线路以“宣莲发源地”“箬叶之乡”为生态底色,串联荷田、箬叶基地、下山脱贫纪念馆、牛头山标本植物馆等节点,形成“采摘—手作—科普—非遗”沉浸式研学体验闭环。
研学之旅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出别样火花。在下山脱贫纪念馆,学生们通过老照片和实物展陈,触摸马口村从“穷山沟”到“生态村”的蜕变历程;殿下畈木偶戏表演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尖翻飞,布偶在方寸舞台上演绎千年故事,当被允许触摸木偶时,孩子们瞬间涌向舞台。
“我们希望研学不仅是游玩,更是文化的播种。”西联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将非遗技艺融入手作课程,以及粽艺体验、植物标本制作等,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研学热潮下,乡村资源正加速转化为“热经济”。荷田里的冷饮摊前好不热闹,壶源村的村民清晨便开始忙碌,乡里的志愿者各司其职……
“宣平馄饨、麦饼、粽子,我们要准备最新鲜的!”村党支部书记祝献云说,这么多客流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西联乡的探索不止于此。该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是乡政府牵头带着大家干,未来将通过“农创客+村集体+村民”合作模式,引入专业研学机构,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并对接高校建立实践基地,进一步放大“研学+”的乘数效应。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