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磐安   正文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子参赛调研纪实

2025-07-13 17:14:33

来源: 无

作者: 浙江旅游职业学 张雪丽 周盈婕 郑佳妮

在参加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磐安专项的第一次集体调研过程中,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团队深入探访尚湖镇山环片区的黄林坑村、西岭村和岭干村。他们怀着热忱之心与乡村旅游展开对话,以青春的力量扎根乡土,为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创意与调研中的所见所闻紧密结合,让蜜蜂产业、生态资源与乡村文旅相互交织,创造出更多可能性。他们用创意的星火,为磐安打造一个六边形乌托邦的梦想。

幸福乡村振兴的浪潮正席卷神州大地,从磐安的黄林坑村、西岭村到岭干村,处处涌动着新生机。黄林坑以蜜蜂产业为媒,串起生态养殖与文旅体验;西岭村盘活古宅资源,让民俗文化在民宿与农产中流转;岭干村擦亮龙虎大旗非遗名片,让历史底蕴赋能乡村经济。这些村落以特色产业为骨、文化传承为魂、生态保护为脉,在政策东风与民智民力的激荡中,绘就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诠释着新时代乡村的密码。

01黄林坑村 

“蜜蜂产业领航 青春调研振兴活力”

黄林坑村作为“浙中蜜蜂第一村”,以蜜蜂产业为核心,正逐步蜕变。以往,村民们单纯依赖养蜂售卖蜂蜜,收入渠道较为单一。如今,在磐安专项赛的推动下,诸多高校团队聚焦这里,为其发展出谋划策。黄林坑村藏在青山绿水间,云雾常绕着黛瓦白墙。这里的蜂蜜是山的馈赠,村民们踏着晨露钻进油茶林,小心翻动蜂箱,金色蜜汁裹着野花与阳光的香。

黄林坑村家家户户院角立着蜂箱,“浙中蜜蜂第一村”的招牌在阳光下发亮。蜂桶上,酒店管理与厨艺学院师生题下队名,几笔勾勒出圆胖蜜蜂,翅尖沾着金粉似的蜜光,字里行间漾着甜暖。

02岭干村 

“数字非遗赋能 青春共绘振兴长卷”

在村干部带领下,我们参观岭干村数字非遗文化礼堂。大屏上,春社秋社的温情与竖龙虎大旗的豪情交织,老旗幡、旗杆配件诉说民俗传承。“六富”展板格外醒目,产业共富的蜂场数据、旅游共富的民宿打造、文化共富的非遗案例一一呈现,岭干大事纪年墙记录着乡村蜕变。

漫步岭干村,古韵悠悠。青石板路蜿蜒,连接着斑驳老屋,爬墙绿植添生机。非遗织物挂于竹架,彩纹似藏岁月。“绳武堂”匾额、“圣旨”牌坊,承载历史,民俗与古建相融,满是人文沉香。

03西岭村 

“自然野趣铺陈 青春编织振兴图景”

踏入西岭自然甜蜜乐园,三面环山的静谧里,绿毯草坪撞进视线,巨型粉花装置俏皮又吸睛,一旁咖啡馆漫出香气。沿步道穿隧道,“春日趣野”标识引路。河边指示牌指向共富市集、烧烤区,落日音乐会场地藏于景中。风车长廊转出浪漫,停车场、民宿错落有致。待夜幕垂落,环山环抱的音乐节开唱,自然野趣与青春律动交融,乡村振兴的美好在每个角落。

此次调研之旅,是浙旅学子在乡土课堂的潜心研学,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铿锵启程。当黄林坑的蜂群酿出共富甜浆,当岭干村的龙虎大旗扬起非遗新韵,当西岭村的山水织就文旅画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子以专业为笔,以热爱为墨,在浙里乡村的卷轴上奋力书写不负时代的答卷。未来之路,他们将持续践行文旅人的使命,让每一次扎根乡土的实践,都成为助推乡村蝶变的璀璨星火。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