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5:52:47
来源: 无
连日来,在兰溪市梅江镇石埠村举办的“家门口的夏令营”中,一场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课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浙师大行知学院文学院融媒体研训社暑期实践队以“哪吒”这一经典神话形象为切入点,带领小营员们穿越千年时光,解锁中国文化符号的演变密码。课堂以AI生成小营员们心中的哪吒形象为引,展开了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文化对话,生动诠释了“文化符号随时代精神变迁而进化,却始终以传统智慧回应当代议题”的深刻命题。
“勇敢无畏”“正义凛然”“神通广大”……当小营员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这些关键词时,实践队员借助AI绘图技术,一个融合童真想象的哪吒形象跃然屏上——混天绫飘扬、火尖枪闪耀,却无一例外都是哪吒魔童时期的形象。然而,当实践队员们展示自己心中的哪吒形象时,出来的是03年版的少年英雄哪吒传统形象,小营员们发出阵阵惊呼:“这和我认识的不一样!”
从明代《封神演义》中“剔骨还父”的反叛者,到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悲壮的少年英雄,再到当代银幕上玩世不恭却内心炽热的“魔童”,哪吒的外在形象历经数次颠覆。“为什么哪吒会从乖孩子变成‘小魔王’?”实践队员抛出的问题,点燃了小营员们的探究热情。
“哪吒形象非传统即是背叛吗?”实践队员这一问题引发了小营员们的深思。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小营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然而却难以言明具体的理由。针对“颓废形象是否背离传统”的争议,实践队员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哪吒叙事逻辑,揭示其形象变革背后的文化DNA活性,为小营员们揭晓谜底。在《哪吒2》中,黑眼圈不仅是视觉上的反差设计,更隐喻着当代青少年面临的身份焦虑——正如影片中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看似颠覆了传统孝道,实则将“反抗天命”的精神内核转化为现代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此次课堂是实践队“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据指导教师虞建光介绍,选择哪吒作为切入点,正是看中其形象演变与当代国漫创作的高度契合性。“当小营员们发现,他们喜欢的‘魔童’和爷爷看过的‘闹海少年’其实是同一个文化基因的不同表达时,传统文化就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变成了可感知的生命体验。”这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认同和传承,正是哪吒IP以及更多类似的文化创新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