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5:40:49
来源: 无
清晨六点半的金华之心广场,微风轻拂,赵花玲身着练功服,正带领一群太极伙伴缓缓起势。在舒缓的音乐中舒展肢体,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陈式太极拳的刚柔并济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位年过6旬却精神矍铄的领舞者,刚刚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浙江赛区上,摘得两项桂冠。
二十载太极情缘
赵花玲与太极的缘分,始于2002年的一场健康危机。当时饱受脊椎病痛困扰的她,在一次晨练中偶然看到一群人正在打太极拳,便跟在其后模仿,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随后就跟着视频学习。“一开始连最简单的云手都做不好,肩膀僵硬得像块石头。”她笑着回忆,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23年。如今,太极已融入她的生命,无论是刚劲的陈式拳、灵动的太极剑,还是飘逸的太极扇,她都能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间透着岁月沉淀的从容与力量。
今年六月,“清泉杯”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浙江分区赛的赛场见证了这份深厚积淀的绽放。赵花玲以炉火纯青的技艺,一举将女子陈式太极拳传统拳术与太极剑两项一等奖收入囊中。“练太极不为争胜,但能在这样的大舞台上得到认可,是份惊喜的礼物。”赵花玲表示。
星光广场的晨练风景线
2018年,赵花玲踏入金华老年大学,如同海绵般汲取新知:手机摄影定格光影,形体课雕琢仪态。2023年木兰扇班开学第一课,老师的目光便被她扎实的功底与协调的肢体吸引。半个学期后,她众望所归地扛起了班长的担子。
“一周仅一次课,想要精进,课后必须下苦功。”赵花玲告诉记者,金华之心广场是她们的露天课堂。酷暑时节,清晨六点半大家就迎着晨曦开练,直至八点热浪初显才收势。健身气功的柔和、太极剑的飒爽、木兰扇的婉约……为了让大家全面发展,赵花玲精心安排每日训练内容,确保项目轮换不重样。
60岁的赖建玲是赵花玲七年的太极伙伴。初入木兰扇班时,赖建玲动作生涩,美感不足。赵花玲看在眼里,主动施以援手,细致拆解每个动作的力道与神韵。经其耐心点拨,如今赖建玲已是团队主力,舞动木兰扇时,开合如彩蝶翩跹,转身似弱柳扶风,扇影流光中尽展江南韵致。在赵花玲的带动下,64岁的何倪风等小区居民也陆续加入队伍。“以前总觉得退休就是在家带孙女,现在每天练完浑身舒坦,邻里关系也亲近了。”何倪风说,广场上的欢声笑语成了他晚年生活的新期待。
舞台上的 “江南谣”
今年5月,浙江省“枫彩年华艺术大赛”金华赛区的舞台上,12位身着湖蓝色舞裙的老者手持粉白相间的木兰扇,伴着《江南谣》的悠扬旋律翩翩起舞。作为领队的赵花玲站在队伍前排,扇影流转间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太极的刚劲完美融合,最终该团队以高分晋级9月复赛。
谈及获奖,赵花玲颇有感慨。排练初期,两位队员因故退出,临时补位的新人动作生疏,赵花玲果断增加训练时长。“那段时间她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嗓子都喊哑了。”队员赖建玲告诉记者,她将每个动作拆解成慢镜头,把上课时录制的示范视频发到群里,连吃饭时都在琢磨队形编排。面对高强度训练,没人抱怨过一句,“跟着赵班长,累也开心”。
“姐妹们毫无保留的支持,是节目能成的根基。复赛在即,我们会继续打磨,让《江南谣》唱得更响亮!”赵花玲告诉记者,队员们的努力在6月再次开花结果——她率队参加浙江省健美操超级联赛金华站暨金华市健身操舞展演大会,又一举夺得一等奖。
长年浸润于太极之道,赵花玲步履轻快,声音洪亮,眼神清澈,精气神饱满如松。这正是常年修习太极赋予的 不老密码。“练太极讲究调心、调息、调身,二十多年下来,不仅脊椎病没再犯,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她笑着说,现在爬五楼不喘气,逛超市能提两大袋东西,同龄人羡慕的 “精气神”,不过是热爱带来的自然馈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