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23:51:47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与忠魂;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即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陈云甫入伍时才15岁,他瞒着家人偷偷跑去参军,个头小、年纪小的他本要被退回老家,却因颇具个性与志气被长官看重,最终从2000多名浙江人组成的警卫团中脱颖而出。
抗战期间,他曾跟着督战专机在长沙会战上空绕圈;重庆谈判时,他负责保卫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安全……7月15日,头上戴着志愿者提前送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帽,陈云甫的思绪被拉回1941年的夏天。
“我是瞒着家里人去当兵的。”陈云甫说,之所以瞒,只因他是家中的独子。陈云甫的老家在磐安县安文街道墨林村,当时隶属东阳,家里做生意,条件还不错。“父母生了11个子女,最后只留下4个姐妹和我,我是家中独子。”
1941年,15岁的陈云甫到东阳的战时中学读书,才读两个月,他偷偷从磐安家里跑出来,赶到金华应征入伍。
然而,这也成为陈云甫最为遗憾和内疚的事。当年他参军时,家人不知道,父亲以为他去杭州同学家,就赶到杭州去找,结果在萧山被日本人的飞机炸伤,死在了半路。
之所以想当兵,主要受表兄和舅舅的影响。陈云甫说,年纪尚小的他血气方刚。“表兄当过县长,舅舅是黄埔军校毕业,都是威风凛凛的人物,他们对我影响很大。”
招考要考语文、数学等,陈云甫的口试、笔试成绩都很好。面试时,团长石祖德却不想收他。“他觉得我年纪小,个头也小,更要紧的是我是独子。”陈云甫很有脾气,也不管对方是长官,当面反问:“那为什么招兵启事里不把这些要求写明白?”同是东阳人的副团长王瑞听了这话提起了兴致,看重他的个性与志气,顶住压力把陈云甫招募进去。
从金华出发到重庆,先要坐火车到江西省鹰潭市,这之后,行军主要靠走路,一天要走40多公里。到贵阳时,陈云甫水土不服,得了严重的疟疾,当地大医院看不好,最后被送到一家美国人办的空军医院。“那家医院的医生是东阳老乡,对我格外关照,在那里待了两个月左右,我不仅病好了,人也长胖了不少。”
抵达重庆时,陈云甫比同批的新兵将近晚了3个月,他被编入三营九连,做一些基本训练。因为脑子灵、志气足,陈云甫被选中编入一区,成为与蒋介石接触最紧密的内卫。
陈云甫没有亲历抗日前线,却见证过很多历史时刻。令他印象最深的是,衡阳保卫战时,蒋介石接到第十军军长方先觉打来的电话,当听到衡阳守军孤军奋战、伤亡惨重时,蒋介石黯然神伤,独自流泪。
1945年重庆谈判时,陈云甫也在现场,见过毛泽东等中共最高领导人。“当时国民党内部很复杂,蒋介石明确要求我们不仅要保护他的安全,而是双方都要保护,要保证谈判顺利进行。”
1949年春节,蒋介石和侍卫长于济慈都曾亲口问陈云甫是否一起去台湾。陈云甫几乎没有思考,坚定拒绝,他说,理由很简单,“家在这里,根就在这里”。
76年过去了,在陈云甫眼里,这个答案没有变。“对很多台湾老兵来说是这样,对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来说也是。”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陈云甫曾是“金华抗战老兵口述实录”团队寻访到286名抗战老兵中“最年轻”的一位。5年前,陈云甫在关爱老兵志愿者的陪同下,看望过很多老哥哥。“当时还有78人,现在人越来越少,约莫就剩一半,但我们共同的愿望还没实现。”
陈云甫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祖国早日统一,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我更想在有生之年,到台湾走走看看,替所有老哥哥都看一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