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10:44:38
来源: 无
“毛竹林下套种黄精杂草多,有啥办法不用除草剂就能解决”“一些中药材因种植时间长,造成种子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怎么办”……磐安县溪炉港家庭农场主周建成被眼前的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难住了。
“防治杂草可铺设打孔除草布,可根据不同中药材种植间距,量身定制种植孔,除草布能有效防治杂草问题,成本不高,网上有售。种子质量退化也是一种病,除培育新种外,还要加强种子脱毒处理。”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汉荣给出解决方案后,周建成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这是日前省科协、省高校科协联合体与磐安县科协组织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等15位青年科技专家,深入磐安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的一幕。他们实地察看黄精、白术、红爪姜等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帮助解决磐安中药材全产业链上遭遇技术“卡脖子”、需求等问题。
在金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摘园里,农场主郑焕平带领专家察看红爪姜生长情况。这是2020年从新渥等地引入玉山台地种植的,得益于台地区域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基地的科学种植,红爪姜亩产2500-3000公斤,每亩收入3万元左右。“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让姜农做到既增产又增收,我想建一条小型的红爪姜加工生产线,又不知道该加工什么产品?”郑焕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青年科技专家一边仔细听、认真记,一边根据掌握的成熟技术开出“处方”,针对性提出建议,并承诺给予持续关注和提供技术帮助等。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系徐娟老师说:“药食两用产品需兼顾功效、配伍、口感,多维度创制新产品,要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进行创新开发。目前,生姜市场投放的产品很多,如红枣姜糖、红糖姜茶速溶茶等,药食两用产品首先要注重口感风味,减少药味,同时通过配伍协同增加保健功效。”
中药材是磐安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江南药镇声名鹊起,很多药农和药企捧上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全产业链上的“金饭碗”。不过,磐安多数中药材企业还处在初创成长期,技术、资金、人才不足,各自建生产线,建大了吃不饱,建小了旺季产品又跟不上。磐安县方正珍稀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方正和浙江春芝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光华都有这方面的疑虑。
“磐安道地中药材久负盛名,灵芝孢子粉、黄精、石斛等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食同源品种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将食药两用中药材与传统食品创新结合,开发功能性食品升级方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我们已积累多个成功案例,期待磐安药企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从道地药材到功能食品的全产业链价值提升体系。”浙江工业大学田宝明副教授说,建设“共享车间”和“共享生产线”是条好路径,既提高生产线的利用效率,又能节约投资和节省用地,带动更多中药材小微药企转型升级,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一个个问题、难题解决在田间地头,一个个“冒热气”的答案让药农和药企如释重负。青年科技专家根据药农和药企反映的痛点与难点,一骨碌地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与科学建议。
乡村要振兴,经济要高质量发展,磐安得从中药材“二产”寻找切入点,以“二产”带动和稳定“一产”,一旦“一产”受市场或天气影响,“二产”是缓冲带。
青年科技专家建议,磐安要加强与院校合作,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通过政府主导构建“共享车间”和“共享生产线”、统一规范、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用好“网红经济”与新媒体传播,让磐安药材走出深山,香飘全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