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热力商城“夜”燃动⑥】|义乌青口夜市:灯火里的奋斗足迹

2025-07-21 18:53:1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金晓英文/摄/视频


七月流火。下午5时的阳光虽仍带着灼人的温度,却已不复正午的热烈。义乌江东街道青口夜市的入口处,电动三轮车的马达声此起彼伏。高个大叔正弯腰卸着折叠桌椅,扎着高马尾的姑娘踮脚将招牌挂在铁架上——摊主们从城市各个角落涌来,像一群归巢的候鸟,用麻利的动作唤醒这片白天沉睡的空地。

夜幕像块浸了墨的绒布,青口夜市357个摊位前的照明灯次第亮起。结束一天的繁忙,四面八方的人涌向夜市。有三三两两结伴步行而来的,有骑着电动自行车花两三个小时从武义、诸暨等地而来的,有乘坐旅游大巴车大老远赶来的……到晚上7点,青口夜市周边的停车位已一位难求。

身穿制服的夜市管理员在摊位间来回穿梭。这个自2008年自发形成的夜市,如今已声名在外。有从武义的游客向管理员求助:“能帮我找一个充电的地方吗,我电动自行车快没电了。”“请问,网上很火的那家印度飞饼店在哪里?”“你好,卖卤肉的那家夜市标王摊位怎么走?”……管理员们除了日常工作,常常要化身引导员,有时还得为游客们“排忧解难”。

太阳还没完全下山,范丹丹的铁板烤豆腐摊位前,已香气四溢。这位被熟客唤作“豆腐西施”的山东姑娘,眉眼弯弯总含着笑,她已在青口夜市摆摊12年。她一边翻动铁板上的豆腐,一边朝往来人群招呼。从下午五点到次日凌晨三点,这个不足八平方米的摊位要卖出300斤豆腐、300斤土豆,算下来单日营业额能稳稳站上五千元。来自新疆阿勒泰的陆肖肖和男友路过,点了一份铁板烤豆腐,一边喊着南方的天真热,一边有滋有味地品着口味独特的辣味热豆腐。

华灯初上,夜市里的“毛哥地摊烧烤”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老板“毛哥”一会儿给客人点餐,一会儿从露天厨房端菜送餐,汗水从两颊往下淌,钻进衣领。“老板给我一打啤酒。”“老板,我们要10个生蚝。”客人的招呼声此起彼伏,“毛哥”总是第一时间欢快应答。

“毛哥”不姓毛,姓蔡,是个90后。初来义乌时在工厂上班,在摆夜市的亲戚朋友带动下,2016年开始在青口夜市摆摊卖烤猪蹄。刚开始只是他一个人摆摊,食客众多。后来,发现夜市上的烧烤很受欢迎,又在青口夜市租了一个13平方米的摊位,经营起烧烤、火锅。如今,在青口夜市同时经营两个摊位的他雇了18名员工,依然忙不过来。每天从下午5点开始支摊一直要忙到次日凌晨四五点才收摊,全年无休。“毛哥”幸福的是,这些年,通过努力,不仅自己经济收入大幅提升,还带动了老家一批亲朋好友到义乌创业,一起过上好日子。

青口夜市最贵的一个摊位价值几何?2023年2月,在最新一轮夜市摊位投标中,标王是一个卖卤制品的7平方米左右摊位,每年租金45万元。来自江西的摊主陈丽玲负责出摊,丈夫在家制作各类卤肉产品。问摊主一天营业额多少,她笑而不答,只说因为有秘方,自家卤制品特别受欢迎。

深夜11点的夜市依旧沸腾。范丹丹正往铁板上加入新一批豆腐片,依然有一大批客人等在摊位前;毛哥和员工们端着盘子穿梭在露天餐桌间,食客们碰杯声此起彼伏;卤味摊的陈丽玲开始装新一批凤爪,准备迎接下一波夜班工人潮……一批游客归去,又一批游客加入夜市潮。

在青口夜市,每个摊位背后,都有像范丹丹、陈丽玲、毛哥他们这样为生活奋斗的人,他们用汗水和笑容,编织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烟火气。而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在这里品尝着美食,感受着热闹,也见证着平凡人通过努力创造的幸福与希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