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讲述 | 老丁是谁

2025-07-22 04:17:02

来源: 无

作者: 丁永雯/口述 孙媛媛/整理

  “浙BA”金华赛区的比赛落下帷幕。过去一周,他在金华日报刊发系列球评和预测,在金彩云客户端开设“老丁侃球”。专业的篮球述评和每期两联标题的预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少关注球赛的读者来问:老丁是谁?那么,就让老丁自己来说一说,他是谁。


我叫丁永雯,祖籍义乌佛堂,从小在婺城区罗店镇长大。

没想到人到中年,会因为篮球这个爱好,通过金华日报、金彩云的平台,小小地火了一把。我今年46岁,到了这个年纪还混迹在篮球圈里的中年男人,估计不多了。出来“混”,身份是自己给的,在金华的群众篮球圈,我的身份是教练,带着一支叫作“文禾”的篮球队。今年我们球队拿了金东杯篮球赛冠军,真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我不是运动员出身,没打过专业比赛,个子也不高。我凭什么能当一支球队的主理人?年纪大是一个原因吧,球队里大多是20—25岁的小年轻,他们叫我丁哥。去年开始被叫丁叔了,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不过算一算,确实也到年纪了。

说年纪大,是调侃,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篮球,从年轻时爱打球到后来组建民间篮球队,致力于了解金华的篮球新星和强将,至今已经30多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因为乔丹而喜欢上篮球。我从小体弱多病,为了强身健体,一直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运动增强体质,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是篮球。

20世纪90年代,金华打篮球的圈子并不大,汤溪中学那一帮人算是圈子里厉害的球队,我常抱着个篮球和他们一起玩。那时候打球的年轻人身高并没有现在那么高,1.8米就已经是大块头了。我这个头放在当时,矮得并不明显。我的优势是投篮准、速度快,结识了一帮挚友。时过境迁,球友们大都走散了,要么忙事业,要么忙家庭,已多年未相聚。

对我来说,打球这件事,从年少开始就一直没有断过。我的本职工作是商业策划,过去金华4家银泰的开业企划都经我之手,后来我到苏州工作过好几年,但每周都会回金华打球。毕竟家在金华。

既然这么喜欢打球,就组建一支篮球队吧。萌生这个想法是在2011年,那时我32岁,在球场上已是“老将”。年纪太大怎么办,那就当教练好了。我们篮球圈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主理人打球技术都一般,但一定非常热爱篮球。

为什么这么说呢?组建一支球队并不容易,既要当领队,又要当后勤。我们要会做外联工作,比如找球员、找场地、谈赞助,又能在内部搞好团结、激发大家的斗志,时不时还要自己往球队贴钱。

当时我们球队名叫“白皮”,在金华话里的意思就是“吹牛”——一群男人聚在一起打打球、吹吹牛,悠哉乐哉。当时金华市本级的民间篮球队不超过10支,常会凑在一起打比赛,我们白皮篮球队打不过人家,我这当教练的脸上也挂不住。后来,我就开始系统性学习打球规范和战术,得空就看书看视频,再在球场上和队员交流切磋。我还常去各地看比赛,给球队找厉害的队员。

慢慢地,球队开始有起色,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金华民间篮球赛中比较知名的有金东杯篮球赛、金职大的“鹿田书院杯”校园篮球邀请赛和银泰冠名的“3307”篮球赛。我们球队都拿过较好的名次。

2018年,球队改名为“文禾”。不久后,我回金华创办了文禾商业管理公司,以“文禾生活”为名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我特别爱看武侠小说,喜欢写东西。在我眼里,金华民间篮坛这些年的发展也像个武侠场域。这个号除了发商业推文之外,就是发金华篮球动态,我实测并撰写的《金华野球场指南》得到很多球友的肯定和点赞。

前些年,因为《金华篮坛兵器谱2019版》一文,我在金华篮球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当时我以2018—2019年金华篮坛几项业余赛事及部分友谊赛的球员表现为评价标准,列了一个婺城区和金东区两地优秀球员榜单共80人,包括场上位置、排名、个人短评和所效力的球队。这么详尽的排名名单估计在金华的民间球坛还是独一份,有的球员因为没上榜找我理论,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的。

组建球队14年来,有老球员退出,也有新人加入,我们篮球队的群现在共有91人,其中常打球的有20多人。我们常说,无兄弟,不篮球。有的兄弟虽然很少来打球了,但一直关注球队动态,也给球队发展提供帮助。这次参加“浙BA”的球员中,吴敬健和邵泽明就是我们球队的,每次他们上场我们都给予全力支持。

说了这么多,其实“老丁是谁”并不重要,我只是金华众多篮球爱好者中的一员。篮球圈也是人品圈,我们讲求拼搏、团结、包容。这次“浙BA”的举办,让我们民间篮球队有了站上大舞台的机会,我由衷地希望金华篮球越战越勇,赛出风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