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08:32:41
来源: 无
连日高温天气,一些单位开始陆续发放高温补贴。骗子也瞄准机会,制造“防暑津贴”诈骗陷阱。昨天,金东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接警大厅的电话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说领取高温福利,银行卡却被转走近2000元。”
报警人是辖区林女士。接到警情后,民警立刻赶往现场了解情况。林女士告诉民警,事发当晚,她和同事被拉入一个企业微信聊天群。群内发布了一则“夏季防暑降温补贴”发放通知,并附有操作链接。“我看到群内有很多同事在,就没有怀疑是诈骗。”林女士按照对方指引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后,界面始终没有下一步反馈。
当林女士试图在群内询问时,发现该群已被解散。经询问,群主的企业微信早已被盗。意识到情况不对,她立即查询银行账户,发现卡内少了1980元。林女士说,群内其他同事也有部分遭遇相同诈骗,损失金额不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每年暑期,“防暑津贴”诈骗案件便有所抬头。诈骗分子以“防暑津贴”为诱饵群发邮件,通过伪造网页,诱骗受害人填写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钱款转走。尤其需要关注一些所谓的“官方通知”。
市民王先生也遭遇了此类骗局。不久前,王先生在钉钉公司群看到“申报高温补贴”信息,强调“截至当天”。链接点开后,王先生看见通知的发布单位是“人社部”,且页面显得十分正规。由于时间紧迫,王先生着急忙慌地填写个人信息,以及银行卡号及密码。随后,他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连刷6笔。
对于此类骗局,办案民警介绍,一般“防暑津贴”骗局分四步:首先,不法分子冒用财政部、人社部和单位等名义,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信等渠道,发布“高温补贴”“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等虚假信息,甚至声明“收到请勿声张,过期视为放弃”,并附上操作流程;其次,引诱受害人扫描二维码,通过所谓“官方网页”或是“官方申领表格”诱导其办理“高温补贴”事项;第三步,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最后,转移钱财完成诈骗。
“为进一步诱导收件人上钩,邮件中还会附上一个看似官方的二维码,要求收件人尽快完成个人认证,同时强调逾期认证将无法享受该津贴。”办案民警提醒,每家单位发放津贴有着严格且正规的流程,绝对不会以邮件的形式直接发放津贴。所谓“高温补贴”链接均为诈骗,市民需要警惕骗子冒充同事、朋友在聊天群或手机App推送的相关福利或补贴链接,看到陌生链接请勿点击。如有疑问或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