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08:39:01
来源: 无
暑期,既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短暂停歇,也是连接课堂与社会的重要纽带。
近日,“新闻三秒区”栏目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暑期计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94%的受访大学生会为暑期制定规划,内容涵盖学业提升、社会实践、旅行健身、娱乐休闲、兼职打工等多个方面,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自我提升的积极追求。
受访者中,21.55%的学生选择打工兼职,希望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提前接触社会;33.62%的学生成为“充电族”,把暑期用于追赶学业、深耕专业;28.45%的学生计划通过娱乐休闲的方式度过暑期;另有10.34%的学生计划旅行,其中60%的受访者认为“旅行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这些选择背后,是当代大学生对成长的想法:既要学知识、长本领,也要懂生活、会调节。
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暑期是承前启后的“预备役”阶段。刚结束高考的周蔚,已为大学生活做准备。7月以来,他专注于无人机超视距培训,计划月底考取相关证书,“我希望掌握这项技能,让大学生活有更多可能性。”此外,他还计划去新疆旅行,想在开学前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对于研究生群体,暑期则是学术道路上的“攻坚期”。浙江工业大学研一学生叶朝权的暑期计划是7月底前完成并投稿一篇SCI期刊论文,8月前往烟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他看来,暑期不是“暂停键”,而是学术积累的“加速键”,每一项规划都为长远学术目标服务。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暑期实践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路径。“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听老兵们讲述过去的经历,课本上的文字变得更具体了。”浙江工商大学即将升入大三的金晓钰说。这个暑期,她跟着东阳市暖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做志愿服务,走访退役老兵、为公益暑托班孩子授课。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法学专业大一学生楼嘉慧,把暑期变成了“职场预习课”。在一家律所实习的她,每天跟着律师整理案卷、参与案件讨论。“课本上的‘民事诉讼流程’比较抽象,实际操作中才明白每个环节的细节很重要。”她说,实习中意外收获了职场沟通技巧。
也有学生在规划与现实的碰撞中学会灵活调整。大三女生林溪原本的暑期清单写得满满当当:“每周三次瑜伽课,读完五本专业书,再去云南骑行一周。”可刚执行两周,就因突发急事回家待了十天,瑜伽课被迫中断,读书进度也慢了不少。“后来也没硬逼自己赶进度,改成每天读半小时书,周末约朋友去公园散步代替瑜伽,云南骑行也换成了周边短途露营。”她说,虽然计划都变了,但慢下来反而发现,和家人多待的那几天、朋友散步时的轻松聊天,都是意外的温暖收获。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的暑期计划还呈现“弹性化”的特征。53.45%的学生表示计划“随机性很大”,23.28%的学生承认“会坚持一段时间,但难以贯穿始终”。“在家早上总想多睡会儿,原本计划的早读经常变成午读。”一名学生坦言,暑期缺乏校园环境的规律性约束,自律变难了。还有学生提到,家庭事务、朋友邀约等突发状况,也会打乱原有计划。
不少父母也关注着孩子的暑期生活。“希望孩子能制订个大致计划,不用太死板,但别整天摸手机。”一名学生家长说。家长们普遍表示,更看重孩子在假期能保持规律作息,哪怕每天看点书、出去运动,都是好的。“孩子想实习或兼职我们支持,但会提醒他注意安全,找正规的地方,别被虚假信息骗了。”另一名家长则表示。
有些大学的公众平台也发布了暑期计划指南。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官微中提到了休养生息、成长修炼等方面,建议学生们在放松与学习间找到平衡。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则提醒学生:“暑期也是充电蓄能、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的黄金期,但也暗藏一些需要警惕的‘坑’。”他们发布的注意事项涵盖学习提升、实习兼职等多个方面,比如“规划先行,拒绝躺平”“正规渠道寻找实习兼职,警惕来源不明的‘高薪急招’信息”等。
被问及假期最大收获时,不少学生有话说。“去了好几个城市,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感觉眼界打开了。”“认识了一群一起做志愿活动的朋友,现在还经常联系。”……在调查中,拓宽视野、交到朋友等成为了高频词,均有30%以上的受访大学生选择。
“暑期的意义不在于计划有多完美,而在于我们始终在探索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学生这样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